浅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及发展策略

2015-05-30 10:48冯静云田子凤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进程城镇化

冯静云 田子凤

摘 要:改革开发后,中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文章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中国1960~2010年间的城镇化进程,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快速下降阶段(1960~1978)、稳定提升阶段(1979~1995年)和快速提升阶段(1996~2010年)。在整个时期,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稳定进行,但从2004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已经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此时,我国应该重新考虑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控制城镇化的数量。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进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7-0125-02

1 背景概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的城镇化趋势开始反转,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根据联合国城镇化进程预测报告,截止到2014低,全球约有54%的人生活在城镇地区,而且这个比例在2050年时将会达到66%(UNPD,2014)。

一般来说,城镇化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增长高度相关(Henderson,2003)。人口的地区流动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但人口流动又是经由其他进程支持,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变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历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在发达国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城镇化过度与不足是很常见的。已经有大量文献对城镇化不足与过度进行了研究,对于这种现象的特征、共同点、形成的过程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新的挑战进行了探讨(Cohen,2006;Henderson,2003)。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学者对中国的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描绘出中国实际的城镇化发展路径(Chen & Gao,2011;Friedmann,2006)。但是不同学者的观点差别很大,对于中国城镇化水平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一些学者认为,在改革开放前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都试图限制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并控制享有城市户籍的人口的数量,但这两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很快。尽管近年来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数众多,我国发布的数据及学者们的研究都表明中国的城镇化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中国城镇化依然是不足的。

但是,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差距在1978年之后逐渐减小了。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1.7亿上升到2010年的6.7亿,城镇人口占比从18%上升到50%,因此最近几年中国的城镇化是过度的。

2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为了展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我们将中国的城镇化分解为三个部分:人口数(总人数和城镇的人口数)、城镇化率(水平和年增长率)以及人口变化(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年增长率)。从中国1960~2010年间的数据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下文数据出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五:人口总量适度增长结构明显改善》)。

2.1 从总人口数和城镇人口数来看

两者数量上的增加非常明显,但是从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增长率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中国的总人口数从1960年的6.62亿增加到2010年的13.4亿,增加了6.788亿,增速达到102.5%。同时城镇人口数从1960年的1.3亿增加到2010年的6.7亿,增加了5.4亿,增速达到了412.3%。可以看出,在过去的50多年间,中国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加非常迅速。但是,总人口的年增长率在逐渐下降,而城镇人口的年增长率依然在上升。

2.2 从城镇化率来看

1960年城镇化率约为19.8%,到2010年时,城镇化率达到了50.2%,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在逐渐下降。总体来说,中国处在一个城镇化加速阶段,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时点,第一个时点是1980年左右,在此之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为负值,即人口从城镇转移到农村地区,这一时期主要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大部分知识分子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地区。1980年之后,中国的城镇化快速增加,年均增长率约为0.53%。第二个时点是在1995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年均增长率约为1.4%。

2.3 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的变化阶段

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中国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农村人口转向城镇的固定迁移率以及农村人口转向城镇的浮动迁移率。自1980年以来,城镇人口年增长率稳定在3%~5%,但总人口增长率只有0.5%~1%。很明显地,城镇人口增长率主要来自于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率,而拥有农村户口的居民大量涌入城镇中是迁移率增长较大的主要原因。

从中国城镇化率的水平和增长率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快速下降阶段(1960~1978年)、稳定提升阶段(1979~1995年)和快速提升阶段(1996~2010年)。

在第一个阶段,中国城镇化率的增长率从1960年的-0.63%下降到1978年的-1.11%,同时,中国城镇化率的水平值从19.7%下降到17.9%,下降并不是特别明显。

在第二个阶段,中国城镇化率的增长率比较稳定,城镇化率从1979年的19%增加到1995年的29%,16年间均增加了约10%,增加并不明显。

在第三个阶段,中国城镇化率的增长率增加明显,城镇化进程迅速,城镇化率从1996年的30.48%增加到2010年的49.95%,14年间增加了20%,远远超过其他两个阶段。

3 中国城镇化究竟是过度还是不足

为了探究中国城镇化究竟是过度还是不足,本部分考察中国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与世界平均情况进行比较。

①在1960~1980年期间,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且城镇化水平的下降速度要大于经济增长的下降速度。

②在1980~1990年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此阶段,城镇化进程开始逐渐加速

③到了1990~199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着相同的步伐,两者协同发展

④在1995年之后,中国城镇化进一步加速,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率。

与世界城镇化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情况相比,1960~1978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逐渐下降,其增长速度也一直在减小,而中国的经济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但与世界的增长水平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在减小,在此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差别较大,属于城镇化不足时期。

1980~1985年期间,中国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城镇化率一直增加,而经济增长水平相对于世界来说依然较小,城镇化率远超过经济增长率,属于城镇化过度时期。

1985~1995年期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经济增长非常迅速,增长速度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的城镇化保持着较为平稳的速度,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同进行,既没有过度也没有不足,属于协调发展时期。

1995年之后,中国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大批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农民工的出现使得城镇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城镇化率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此阶段的城镇化率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尽管此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此阶段,中国城镇化明显过度。

4 结 语

本文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中国1960~2010年间的城镇化进程,与世界情形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在1980年之后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并逐渐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都达到了中等水平。

同时,1995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超过了经济增长,近几年来,城镇化增长迅速,并呈现出城镇化过度的现象。

为了维持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我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尽量减少对城镇化水平和增长率数量上的关注,而应该将目光集中到城镇化的质量上来。

比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保证城镇企业能够获得较多的劳动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保护城镇环境,尤其是提高可耕种土地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进程城镇化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