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浅析

2015-05-30 03:59张秀涛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融资难

张秀涛

摘要:“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为及时了解中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助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近期,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等形式就滨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以期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启发。

关键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情况

(一)融资难

据调查,中小微企业大多处于缺少资金的困难境地。究其融资难的原因,一是小微企业本身规模小、实力弱、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二是小微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银行贷款需要土地抵押或有实力的公司提供担保,这些小微企业都较难满足。三是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本高,银行缺乏主动性。四是一些金融服务的新方式,往往是纸上谈兵,在实际贷款额中占的比重微乎其微。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是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2013年,样本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中,期限为6~12月的占到了78.9%,金融机构基本不提供或很少提供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的中长期贷款,而且贷款的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自2013年以来,金融部门为防范贷款风险,上收贷款审批权限,贷款审批时间较长,少则2个月,多则3~4个月,致使一些小微企业等不起、用不起。

(二)融资贵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准借贷搭售、以贷收费,银监会提出了在贷款业务中“七不准”、“四公开”要求,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但仍不能遏制中小微企业贷款成本上升的势头。据问卷调查显示,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20%~30%,有的高达到50%;再加上2.5%左右的担保成本、承兑汇票及保证金成本、贷款抵押物评估和登记费用、高额的过桥资金成本、“被理财”“被存款”成本等,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在12%以上,部分使用民间借贷的企业其综合融资成本更高,企业高速增长的利息支出也佐证了融资贵的结论。中小微企业融资贵的根源,一是资金仍是短缺资源;二是中小微企业与大银行没有议价能力,不能实现平等交易;三是社会心态和企业发展理念,导致融资时较少考虑融资成本。

(三)银行存贷款虚高,企业“被存款”现象较为严重

“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现象十分普遍。据对13家企业调查,这些企业在银行账面体现的贷款余额是9.48亿元,其中贷款5.22亿元、承兑汇票4.26亿元,而企业实际使用的资金只有6.16亿元,其余3.32亿元作为承兑汇票保证金又被存回了银行。企业实际得到的能够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只占全部贷款量的64.98%。另外,每到月末,又有大量的企业资金被存回了银行,以维持各银行的存款余额(存款“冲时点”行为)。这部分资金都是企业以高于10%的年利率从银行贷来的,而存款的利率只是0.35%的活期利率。

(四)融资渠道窄,对银行依赖度高

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小微企业融资主要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不具备上市融资条件,即使是在条件相对较低的“新三板”通过股权融资的企业也不多。各个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由于挂牌融资不理想,企业积极性不高。集合票据、集合信托、债券等融资方式,由于组织难度大、要求高、时间长等原因,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讲难以短期内推广应用。大多数小微企业还不具备直接融资的条件,难以在“新三板”市场、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挂牌融资。资金来源仍然将依赖于银行贷款、社会拆借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问卷统计显示,目前中小企业补充资金的主要渠道一是自有资金(有68%的企业选择),二是向银行、信用社贷款(有65%的企业选择),三是民间借款(有18%的企业选择),很少通过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单一、狭窄的融资渠道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五)企业资金缺口大,融资需求强烈

在接受调查的中小企业中,2011年以来,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占92%以上;现阶段存在资金短缺的占94.4%,资金缺口在100万~300万(含)的占35%,300万~500万(含)的20%,500万~1000万(含)的占23%,1000万以上的占22%。所需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购买固定资产、机器设备(48.8%)和维持正常生产资金需要、流动资金(57.5%)。这些数据说明,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大,对资金需求十分强烈,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资产负债率较低,债务融资杠杆空间大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2013年年底资产负债率在30%以下的占43.8%,负债率在30%~50%(含)的占39.4%,负债率在50%~75%(含)的占14.4%,负债率为75%以上的只占2.4%,多数企业债务比率偏低,这不仅说明被调查的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低,而且也反映出中小企业增加融资、利用债务杠杆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自身的“先天不足”是造成融资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者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一是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基础管理较差,员工职业素养不高;三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关键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公司没有自我约束机制;四是创新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五是鼓励不规范,留不住人才;六是资金管理不严,资金使用不讲效率,不计效果;七是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当前中小企业管理者队伍中,主流部分是80 、90年代创业的一批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其中一部分人来自农民、个体工商户,在过去那个时期,靠胆量、靠机遇创业成功,带领企业一步步走过来。但是今天,面对转型升级,面对新经济的挑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该如何面对、如何发展,表现出了很大的不适应性,这些人带领的企业难以走得更远。据调查,全市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纺织、设备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营手段和信息交流均落后于市场发展,缺乏对市场判断的前瞻性,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冲击,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

160家样本企业2013年年底资产总额为2000万元(含)以下的占25.6%,2000万~5000万元(含)的占30.6%,5000万~10000万元(含)的占16.9%,1亿元以上的占 26.9%。总体而言,样本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滨州市的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家族色彩比较明显,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要求,管理层的现代企业意识、金融风险观念、信用意识不强,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经营行为短期化、随意性大,对金融机构的现代管理制度和方法也缺乏认同,适应商业银行信贷要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方面的原因

银行放款“嫌贫爱富”,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在现行的以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数量和质量都不足。金融机构的抽贷和短贷行为成为中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最不稳定因素。在市场低迷、企业资金周转减慢、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流入流出难以平衡,资金链十分脆弱。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一旦抽贷,哪怕是100万元的资金,对小微企业而言都是灾难性的打击。据调查,2014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期限90%以上的是6个月,在货款回收周期普遍延长的情况下,许多企业资金尚未收回,就要筹集资金还贷,给企业的生产经营乃至生存带来极大困难。

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过于苛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或很难达到现有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评级要求,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调查显示,在“企业目前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选项中,选择“很难”和“有点难”的占82.5%,选择“容易”的只有8.1%,还有9.4% 选择“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确保企业渡过难关

全国上下都要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各涉企部门都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自己的部门职能,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发(1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并进一步出台“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新措施。

(二)建立政府增信机制

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比如建立融资风险池,政府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放在银行,建立风险池,以便贷款出现风险时优先受偿;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站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建设发展的角度,制定和实施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结构性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从根本上突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瓶颈。

(三)创新金融产品

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并简化业务流程,同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快速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构建多层融资平台,形成小型专营机构向分支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延伸,向县区和集镇、商贸市场延伸,构建从总行到分支行、从城市到乡镇的多层次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体系,制定授信额度小的工业企业贷款增幅考核指标,做到客户层级下沉;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与创投公司、担保公司及政府有关方面的联动机制,缓解小型金融机构供给不足的矛盾,以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需要有更大作为。政府部门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制,优化融资环境。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方面,要加快建设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构,深入开展财务知识辅导和征信知识教育,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报表制度等。继续加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实施力度,设立中小企业贷款奖励专项基金。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积极推进企业债和公司债试点,为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创造条件。

尽管小微企业的融资仍存在困难,但是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2014年银行贷款条件宽松后,再加上国家、省、市出台一系列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措施,导致民间借贷利率一路下滑,现在一般在1分到2分之间,尽管高于银行正常贷款利率,但属于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随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相信融资难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经信委)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融资难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