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2015-05-30 05:07胡国雄廖志辉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PDCA循环法门诊用药

胡国雄 廖志辉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药房人员10人,男性3例,女性7例,其中主管药师5人,药师5人,年龄27岁~47岁,平均年龄(28.5±3.9)岁,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我院药房人员10人,其中主管药师4人,药师6人,年龄25岁~44岁,平均年龄(27.3±4.5)岁。对照组采取传统发药差错核对方法,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法。随机抽取处方1000张,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发药差错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门诊药房差错率分别为1.3%、0.2%,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PDCA循环法可以加强人员的沟通,交流技巧,减少药房工作中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用药;PDCA循环法

作简介者:何学良(1976-8-);男;汉族;云南大理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03-02

PDCA循环法是由日本学者发明的,其中P (计划) 代表明确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方案;D (实施) :实施行动计;C (检查) :评估。A (处理) :对不满意的计划进行解决。有学者指出PDCA循环法在运用中能通过分析解决的方案,并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为医疗质量提供新方法[1]。门诊药房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岗位,开展用药监测,安全用药,减少配发药品的差错率为门诊药房的医疗服务目的。因此我们拟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分析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参与人员的选择 随机选取我院药房人员10人,男性3例,女性7例,其中主管药师5人,药师5人,年龄27岁~47岁,平均年龄(28.5±3.9)岁,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我院药房人员10人,其中主管药师4人,药师6人,年龄25岁~44岁,平均年龄(27.3±4.5)岁。2组人员性别,年龄,职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取传统发药差错核对方法,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法。

1.2 PDCA循环法

1.2.1 首先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PDCA循环法培训,统一接受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后进行上岗。

1.2.2 P (计划) (1)分析历年药房用药错误的情况,将差错处方分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为差错药品在医院自检中被医师、护士、药师等医务人员发现,未被患者使用。外部因素是指药品发出后患者已经使用。(2)根据历年用药差错,使用鱼骨图对差错项进行统计,总结发现差错主要原因为:药品名称相同、库位相近、包装相同、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打针卡差错。

1.2.3 D (实施) (1)拟订对策:逐项根据差错原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具体目标及改进措施,如改进方法、差错率下降指标、完成时间。并且每项措施的制定中要参考可行性、经济性、实际性。如“发现取药混乱”改差错项目,则提出:“安装铃声器”、“多安排发药窗口缩短病人排队空间”、“安排专人保证病人秩序”等方法,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实际性评分分别为12分、15分、13分,因此优先选择分值最高的“多安排发药窗口缩短病人排队空间”的对策措施。(2)取定每个项目负责人,并且保证项目实施过程,遇到对应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如新药品入库前,组织药房人员学习药物的类别、规格、使用事项,将药物摆放显眼的位置、加强人员的沟通。

1.2.4 C (检查) 药剂科主任定期进行抽查,监督对策实施的完成进度。

1.2.5 A (处理) 在PDCA循环中总结经验,完善操作规程,具体有:(1)新进药品的学习;(2)岗位职责培训;(3)药品标识规定。使发药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1.3 评价标准 随机抽取处方1000张,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发药差错率情况。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门诊药房差错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门诊药房差错率分别为1.3%、0.2%,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PDCA循环主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最终目标为改善工作质量,将质量最优化,P (计划)、D (实施) 、C (检查) 、A (处理) 四个过程并不是进行一次,而是反复进行循环,形成大环带小环,整体与子体相结合,形成阶梯式上升,不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更强调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药房工作中引起工作差错的原因主要有(1)药物发放数量错误,可能与药房人员不足、工作时间长有关。(2)药房任务繁多,药房发药人员需要身兼数职,造成工作者注意力不集中。(3)有些药物包装繁多,如14片、7片、24片包装,而且包装盒外观基本一致,造成视觉混淆,前台发药人员未仔细审核处方[2]。(5)发药人员业务能力低下,对药品用法、配伍、溶媒不熟悉。总之相同药名不同产地、对新药不熟悉、药品上架错误、一品双规为常见的药房工作差错原因[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组在实行PDCA循环法后发药差错率明显下降,发药差错率仅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通过PDCA循环法后可以加强人员的沟通,交流技巧,减少药房工作中差错的发生。此外在进行PDCA循环法中,我们也要做好以下几点:(1)定期对新加入药房人员的培训,并且进行操作规程演练,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4]。(2)有研究发现药品名、包装相似是发药差错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包装、药品名相似的药品,更要进行重点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将上述药品制作成画册,张贴在药房墙壁上或放置标识牌加强记忆[5,6]。(3)发现取药患者增多后,开发备用发药窗口,并且在病人区域安排保安维持秩序。

参考文献

[1] 杨 敬,马伟杭,杨泉森,等.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M].2010年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2.

[2] 陈 晨,张晓乐,李 燕,等.综合性防范措施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实践[J].中国药房,2005,16(9):1465.

[3] 宋振民,臧恒昌.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應用[J].中国药事,2014,23(2): 69-70.

[4] 余焱.PDCA法在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9(6): 396 -397.

[5] 周波波,芦小燕,任燕萍.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J].医药导报,2011,23(2):72.

[6] 任定玉.综合性防范措施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14,21(2): 62 -63.

猜你喜欢
PDCA循环法门诊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门诊支付之变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