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2015-05-30 05:07虎玉君罗凯升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

虎玉君 罗凯升

摘要:目的:对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68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脂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低,差异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應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瑞舒伐他汀药物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辛伐他汀,并且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04-02

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有效、经典降脂药物,在治疗高血脂病症中被广泛应用。而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多发病症,冠心病老年患者主要受其集体功能退化所导致,而患者高血脂、高胆固醇情况同样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影响因素[1]。所以,相对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老年患者而言,提升疾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临床发生率,可以说是疾病治疗的重点。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应用汀类药物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选取68例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16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71~85岁,中位年龄为(76.0±5.5)岁,病程为4~18个月,中位病程为(8.5±3.0)个月;观察组患者中,17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73~87岁,中位年龄为(77.0±5.2)岁,病程为5~16个月,中位病程为(8.8±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1次/d,10mg/次。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辛伐他汀治疗,1次/d,10mg/次。两组患者均以28d为一个疗程。

1.3患者疗效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进行观察与记录,观察指标主要包括:LDL-C、HDL-C、TC、TG,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采用化学抽提法测定患者血清TC,采用二氯化钾变色酸-硅酸法测定TG,采用ALBK联合超速离心法测定患者HDL-C、HDL-C。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16.0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TG、HDL-C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研究发现,冠心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患者TC水平居高不下具有直接相关性,所以,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时,一定要加强预防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通常临床会采用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进行控制,是广泛应用与临床的一种降脂药物,高胆固醇血症是他汀类药物的关键适应症,该药物为HMG-CoA(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人体细胞羟甲戊酸代谢具有阻断作用,减少细胞胆固醇合成,以此增加LDL受体活性及数量,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以此降低人体血脂水平[2]。瑞舒伐他汀属于选择性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与辛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病人LDL-C与TC水平,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必须控制在10mg左右,目前临床对增加药量后的疗效还不明确,然而,就等量辛伐他汀而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而且具有较高安全性[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TG、HDL-C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在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瑞舒伐他汀药物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辛伐他汀,并且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彦素.辛伐他汀对不同雌激素水平高胆固醇女性患者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

[2] 朱宁.中国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降胆固醇治疗的特殊性[J].医学与哲学,2015,(6):23-27.

[3] 宋芳,王林.血脂水平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40(7):675-678.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