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美的熔铸

2015-05-30 10:48
海峡摄影时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烧砖窑工烧窑

淡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喧嚣,日复一日相伴在窑洞与泥土之间,有这样一群人,或许离我们很远,但是,他们却依然坚守这份十分辛劳的民间职业,或许只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往大了说去,是为了继承祖辈那割舍不掉的传统手艺,他们就是——窑工。

窑里的温度至少在40摄氏度左右,最高可达到五六十摄氏度,人站在里边不动,汗水都会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涌出来;人在里边呼吸,窑里的粉尘就像浪潮一样袭来。

窑里的猛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新进窑的这一批砖坯被烧得红彤彤的,一阵阵发亮。漆黑的凌晨3点,砖窑里早已火光通红,火光映照着53岁的老窑工首照平,身上的粉尘随着汗水流淌着,除了一条用于遮羞的内裤外,赤裸裸的身体沾满了黑漆漆的泥巴。

通过开山挖土、砌坯、烧烤、出窑等工序生产黏土砖的方式,源自远古时代,如今这种古老的生产方式仍旧在首照平等窑工们的手中延续。面对这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窑工们铆足了劲地出卖体力,把男人的狠劲和女人的坚强演绎得淋漓尽致。

啤酒和猪血救了我们的命

到砖窑上班,不用经过任何培训,把合同一签,把衣服一脱,接下来就是“拿命换钱”。

10多年前,重庆市粮平县的农民首照平,为了养活两个儿子,把家里的5亩耕地交给了妻子,自己提着一袋行李,不远千里来到广东中山一家黏土砖窑成为一名窑工。但他很快体会到:“烧砖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首照平被分到灶头工作。窑工一般分为盘窑工、烧窑工、出窑工、装窑工等。每个工种分工细致,责任明确。首照平是一名烧窑工,专司烧制。首照平内心窃喜,因为烧窑工是在烧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砖烧得好不好关键就在此,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但情况很快变得不一样。每一批砖从进窑到出窑,都要用猛火燃烧足足三天三夜,灶里的火是一天24小时不停的。在这期间,烧窑工必须要站在灶边盯得死死的。首照平看到工友们个个都赤身裸体在窑里工作,他心想,面对出出入入的女窑工们,脱光确实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不过,由于火炉的火势很猛,窑里的温度至少在40摄氏度左右,最高可达到五六十摄氏度。人就是站在灶边不动,汗水也会像泉涌般往外流。首照平一方面要盯紧正在燃烧的砖坯,同时也要将烧好的成品砖翻出来冷却,并将成品砖叠好等待出窑。不用几分钟,汗水就渗进眼睛、耳朵和嘴巴里,浸湿了他的全身。后来,他上班时仅穿一条用于遮羞的内裤。当然没有一个女窑工笑话他,因为整个窑子里的男工几乎都是这样穿着。

首照平的脑子比较好使。为了抵御高温,他逐渐发明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整天要在灶上活动,脚底温度最高可达七八十摄氏度。首照平就在拖鞋底部钉上一块木板,还在鞋面粘上一块塑料,这样一来,虽然鞋子不成鞋子了,但穿起来却舒服多了。

高温还不是最要命的,窑里的粉尘让许多窑工无可奈何。烧砖时,为防止散热,砖面要铺上一层厚厚的泥土,这些泥土很快就会被烘干变成粉尘。待出窑时,窑里的粉尘就会铺天盖地地袭来。由于窑里相对缺氧,窑工们工作时不能配戴口罩,每一次呼吸都会吸进大量的粉尘,因此在窑工们的饮食中,啤酒和猪血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者解暑,后者祛尘。首照平笑言,他们之所以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啤酒和猪血救了他们的命。

他们不仅是为了自己活着

和种田一样,窑里的工作也是看天吃饭。晴天时,砖坯干得很快,灶里也就不会断货。不过,这时工人们是最辛苦的。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除了早饭、午休可以稍作休息外,他们几乎要在类似蒸笼的环境中工作整整一天。

遇到雨天时,由于没有干坯,工人们基本是处于停工状态——这是工人们最担心的,因为在宿舍睡上一天,就意味着白花花的票子从指间流走。从砌坯、进窑、烧制、出窑,每个工种的工资是互相挂钩的。在南朗这一座小窑里,每天的任务是出10万块砖,工人们每天几乎都能拿到七八十元的工钱。

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对于大多都是农民出身的窑工来说,算得上是“难得的高薪”了,除掉开销,每月还能剩下1000元以上。年轻的窑工陈衣江,来窑里工作才三四年,但已经赚了老家一栋二层的小洋房了。陈说:“但我不仅是为了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后代着想。”

陈衣江有一个15岁的儿子,在老家念初二,下个学期就面临着升学。陈衣江很紧张儿子的学习,“我希望儿子能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不用像我一样吃苦”。为了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陈衣江和妻子3年没回老家了,每一次都可以节省上千元的路费。

平时节衣缩食的夫妻,对于儿子却很大方。今年放暑假了,陈衣江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就把他接到了窑里,每一餐都买一条大鱼给儿子吃,平时夫妻都只吃蔬菜和肥肉。除了学习外,他还经常带儿子到窑里去体验。“希望他体验到艰辛后,回去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好好读书”。

53岁的首照平,也在努力地攒钱。虽然远在他乡,这位老窑工一直都惦记着刚满20岁的小儿子。虽然儿子也已经出来打工,但每月1000元的工资往往不够他一个人开销。“我现在筹钱,就是为了给儿子将来结婚用的,我不指望儿子会给我多少钱养老,但作为父亲,我一定要负责任。”

这个被视为窑工们赚钱“圣地”的砖窑,未来一个多月即将走进历史。窑工们说,他们大多数人一生只会两样活,一是种田,一是烧砖。“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靠天吃饭、靠土地吃饭。”

猜你喜欢
烧砖窑工烧窑
锰渣与再生砖骨料制备免烧砖的性能及应用
水库底泥制备免烧砖试验研究
驼背伍烧窑
清代煤窑有多黑
清代煤窑有多黑
黄泥洲的老窑工
最后的砖窑
溱潼窑工号子的历史与现状
掺杂商洛钼尾矿制备免烧砖的研究
赤泥粉煤灰制备免烧砖的配方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