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的疗效探讨

2015-05-30 11:58毛昌林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小儿

毛昌林

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共计100例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病毒和(或)抗生素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研究组使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不使用丙种球蛋白。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病情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丙种球蛋白配合抗病毒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不仅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重症腺病毒肺炎;小儿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22-01

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不仅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还可导致肺炎。因婴儿生后保留母体的腺病毒抗体,故出生后3月内感染腺病毒肺炎的可能很小,但7月~2岁为感染的高峰期,小儿一旦感染腺病毒肺炎,病情十分严重。腺病毒潜伏期3~8天,临床表现为39℃以上的高热,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指甲青紫,腹泻、呕吐,严重时有半昏迷及惊厥,腺病毒肺炎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也是医生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既往研究[1]指出丙种球蛋白可治疗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预防传染性肝炎,麻疹等感染性疾病,有学者[2]发现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后,可提高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40例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共计100例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13.8±3.9)月,其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對照组平均年龄(12.9±2.5)岁,其中男性25人,女性2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后,病情程度采用小儿急诊医学第3 版危重评分,非危重为:>80分;危重为71~80;极危重为≤70分。 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情评分分别为:76.5±12.7分、75.9±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抗病毒和(或)抗生素治疗,鼻导管吸氧、病情严重时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症治疗,如退热、解痉平喘、保护脏器功能;研究组使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不使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使用方法:入院开始起400 mg/(kg·d),每日1次,连续使用5天。生产厂家: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23028。

1.3 评价方法

1.3.1 病情比较

1.3.2 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为胸腔积液、肺不张、心肌炎和中毒性脑病。

1.3.3 治疗疗效比较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胸片分为[4]:①痊愈:无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胸片提示病灶消失;②好转:无发热,咳嗽明显减轻,啰音减少,胸片病灶明显吸收;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无改善。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 ±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疗效分别为(4.3±0.9天、20%、100%)、(5.1±1.3天、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5.6、7.1、5.4,P<0.05),见表1,2。

3 讨论

腺病毒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为小儿免疫力器官不成熟,抵抗力低下,一旦发生重症腺病毒肺炎易发生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腺病毒感染后易导致并发症,肺内并发症有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外并发症有脑炎、心肌炎、肝损。疾病愈合后小儿有20%左右遗留后遗症,如支扩、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因此在治疗腺病毒肺炎时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目前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暂无统一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主要以:以抗病毒药物治疗腺病毒肺炎,继发有细菌感染则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氯丙嗪、异丙嗪等镇静、解痉。心力衰竭时加用洋地黄剂,支持对症治疗,如吸氧,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糖皮质激素改善中毒症状[7]。危重者行机械辅助通气。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情评分分别为:76.5±12.7分、75.9±1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研究认为2组具有可比性。而研究组经过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后,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丙种球蛋白配合抗病毒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不仅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江载芳. 腺病毒肺炎 12 例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分析 [J]. 临床儿科杂志,2007, 2(56):454-456.

[2] 刘秀云,江载芳. 腺病毒肺炎后遗症的再认识 [J]. 临床儿科杂志.2009, 27(1): 91-93.

[3] 韩子明.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9): 646-648.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小儿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小儿腹泻不要慌,中医贴敷来相帮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小儿推拿退热作用探讨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