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梦露视觉艺术现象探究

2015-05-30 21:13李岩杨勇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超现实

李岩 杨勇

摘 要:《Mao Marilyn》是萨尔瓦多·达利和菲利普·哈尔斯曼共同创作的超现实主义肖像摄影作品。作品采用格式塔艺术构建手法,呈现出潜意识、非理性、偏执狂批判、视错觉等超现实主义精神意境。

关键词:毛梦露;超现实;视错觉;偏执狂批判

0 引言

20世纪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超现实主义者提供了更多的表达空间,使艺术家借助摄影技法表达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潜意识认知成为可能。《Mao Marilyn》是这一背景下所产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萨尔瓦多·达利所表现的荒诞梦幻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作品的超现实主义特征,而忽略了作品背后的诸多语义。达利是如何将现实转化为超现实?其构建手法特征是什么?有待于从不同的思维视角进行解读。

1 作品的背景及影响

《Mao Marilyn》中文译名《毛梦露》,(图1)作品拍摄于1952年,取自毛泽东像为原型,由美国好莱坞“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扮演,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版画家、作家,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萨尔瓦多·达利①与美国著名人像摄影艺术家菲利普·哈尔斯曼②合作创作拍摄完成的一幅经典黑白肖像摄影作品。作品所呈现的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风格,对20世纪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成为两位艺术家这一时期作品的重要风格代表作。

19世纪末期,艺术的客观写实规律如透视、光学原理、解剖学等已被艺术家们基本掌握,写实艺术在技术方面突破的可能较小,欧洲艺术界开始出现了对主观世界探索的趋势,企图通过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探索前进的道路。1900年,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版了《梦的解析》,注重对梦境、潜意识等人内心世界的解析,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梦的思想为学术契机,精神分析运动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初数码照相开始普及,以其瞬间的抓取能力和对物态真实再现的虚实效果等绝对优势,成为艺术家们表达潜意识梦境的一种代表性艺术方式。

《Mao Marilyn》作品的合作者之一萨尔瓦多·达利很长一段时间在美国度过,美国自由的环境为达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创作空间。另一位作者菲利普·哈尔斯曼精通心理学,擅长拍摄匠心独运的“心理肖像”照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曾出现在他的镜头中,梦露是其中之一。20世纪40年代,达利在纽约结识了菲利普·哈斯曼,两位大师在超现实主义的表达上产生了共鸣,开启了他们长达37年的合作,《Mao Marilyn》是他们的合作作品之一。作品摆脱现实的困扰,对人物形象进行重新构造,消解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Mao Marilyn》视觉艺术现象解读

《Mao Marilyn》作为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出一个非理性又十分酷似客观世界的幻境世界,显示了超现实摄影的多种可能性。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放弃以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呈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幻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而达利的创作相对于超现实主义的被动自动性,提出通过更客观的方式运用无意识的观点,借用摄影技巧,用自己独创的“偏执狂批判法”,有意识的狂想来掌握潜意识世界。通过有意识追求无意识,理性表达非理性,实现现实环境中的超现实。

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超现实,并非一种茫然式虚构与非真实,恰恰相反,是一种建立在对现实人物的形象化拼贴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意象。拼贴是一种艺术手法,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年)将拼贴法比喻为“把两个遥远的物体放在一个不熟悉的平面上。”从20世纪30年代起,达利就致力于在作品中表现双重的甚至是多重的形象,并发展了这种风格。达利和哈尔斯曼对毛泽东、梦露两位现实中的形象通过非理性的逻辑进行拼贴所创造出的毛梦露形象,实现了理性的现实与非理性的超现实之间的合理关系,摆脱单纯形体物质层面拼贴,传递出梦幻的超现实色彩。

《Mao Marilyn》作为一幅摄影作品传达出双重物像,具有格式塔特质的内在整体性。人在视知觉过程中,总是有一种追求事物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这称作知觉的整体性或完形。[1]格式塔心理学以“形”为研究出发点,而这里所说的“形”,不是指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是经由知觉活动所组织成的一个整体。我们之所以在欣赏该作品过程中可以看到毛泽东与梦露双重形象,是因为人的视觉不仅仅是一种观看活动,更是一个理性思维过程,具有知觉的选择性。在认知过程中,知觉的对象往往是由许多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具有不同属性,但大脑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某一整体或完形,而这种整体并非是单纯的各部分要素之和,是经由知觉组织从原有构成成分中“凸现”出来的全新整体。

作品所呈现出的整体意象源于作者对于毛泽东和梦露两位富有差异性现实主体之间的符号化同构。通过这种同构表达作者本身的思想内涵与潜在情感,深化观者对于两者象征隐喻的感悟与思考。毛泽东视觉符号代表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东方、传统、膜拜、无产阶级、官僚等象征语义。梦露的视觉符号代表着:资本主义、西方、自由、性感、流行、功利、奢靡等语义。显然,这两种象征语义充满着对立和矛盾,而作者恰恰通过矛盾的取向,制造出同构的艺术画面,其对立与共存之间的关系衔接天衣无缝,使原本静态的、实在的物象在视觉中产生了似是而非的变幻效果。

偏执狂批判法可以说是达利艺术和思想的精髓。他一直致力于突出本我的思想和思维幻想与外部世界的“现实”之间的反差,他的创作一直伴随着他固有的神秘主义,以及他那永不停歇的实验热情。[2]这种非理性与智慧的科学结合以及不厌其烦的反复实验成就了《Mao Marilyn》的视觉艺术,也印证了达利摄影最能捕捉“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最微妙的渗透”。的艺术思想观。

达利对自己,对艺术,对文化,对世界的自我意识,都弥漫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反向力。以一种貌似对意义本身反叛的姿态重新构建其意义。《Mao Marilyn》在亚特兰大艺术博物馆展览期间尽管众多观者为其作品所叹服,但更多的人还是尊崇他的独创精神和对传统意识形态冲击的勇气。正如菲利普·哈尔斯曼所说:“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创造者,不能为才智和观念标准所禁锢,他的创造是潜意识的结果。”

3 结语

《Mao Marilyn》作为一幅超现实主义肖像摄影作品,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哲学基础,通过潜意识、非理性、非逻辑、无约束的方式对潜意识梦幻世界的怪诞表达。作者建立在格式塔视觉认知的基点,采用了拼贴的艺术手法,通过矛盾象征语义的构建,表达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作品是20世纪画家与摄影艺术家合作的典范,作者勇于探索,打破传统禁)锢的艺术追求对21世纪的今天值得借鉴。

图2 《毛梦露视觉艺术现象探究》

注释:①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因其超现实主义作品文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②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1906~1979),对人像摄影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在美国摄影界享有很高声誉。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德).艺术与视知觉[M].朱疆源,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玛丽·安·考斯(美).达利评传[M].李松阳,戴永沪,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3] 萨尔瓦多·达利(西).达利自传[M].刘京胜,胡真才,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4] 阿基雷(法).达利的世纪[M].丁放鸣,谢芳,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5] 瓦尔特·本雅明(德).启迪[M]. Illuminations,New York,1969.

[6] 鲍克(英).摄影的想象与创新:超现实摄影[M].于东东,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超现实
达利的超现实之旅
为何一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用“surreal(超现实)”一词 精读
“超现实派”和夏加尔
超现实时代(电子插画)
脑洞大开的超现实创意照
脑洞大开的超现实创意照
令人震惊的超现实画作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超现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