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拍打舞融入高校健美操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015-05-30 09:26王丹
求知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族舞蹈可行性

王丹

摘 要:通城拍打舞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舞蹈,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功能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湖北咸宁的地域特点,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活动。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通城拍打舞融入高校健美操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开设通城拍打舞的课程为高校体育课注入新鲜内容,在对场地设施、师资配备、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以及领导的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通城拍打舞完全有融入学校健美操的可行性,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韵律感、节奏感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意义,为高校健美操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因素,具备推广的价值和条件。

关键词:民族舞蹈;通城拍打舞;高校健美操课;可行性

“通城拍打舞”原名“拍打歌”, 自明清以来流传于通城,由当地民间流传的以手互相拍打自娱自乐的原生态舞蹈发展而来。属汉、瑶两民族山区民间舞蹈,有吴楚文化特点,舞蹈以男人拍打胸脯、女人拍打手臂为主导动作,然后再加以扩展变化,拍手、拍肩、拍背,

甚至拍脸、膝、胯、臂等动作,有的躺着拍、坐着拍、跪着拍、站着拍、跳着拍,拍打贯穿始终。“拍打舞”是汉、瑶两族文化传承的浓缩与结晶。通城拍打舞体现了鄂南山野的狂欢,汉、瑶血脉的律动。肢体的拍打,舒缓劳动的幸福,释放着收获的喜悦。粗犷的挑逗,喷射着青春的活力,传递着男女的欢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民族舞蹈的通城拍打舞蹈逐渐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并受到了推崇。

在高校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不仅开始追求时尚、新颖、发展个性,而且也开始追求传统的、民族的、大众的、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项目锻炼和塑造自己。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分析现状,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丰富多彩的、资金投入小的、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通城拍打舞引入健美操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积极的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使学校体育教育办得更具特色,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使其融入健美操课堂教学中更具可行性和重要性。

一、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开展体育锻炼必须先解决场地设施的问题,其规划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着各项目的开展。通过与各位专家、教授进行交谈可知,相对于其他的运动项目来说,通城拍打舞对场地的要求较低, 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比如,可以在田径场、篮球场、综合体育馆、足球场等多种场馆进行授课,只要有一块平坦的场地,随时都可以练习通城拍打舞。对设施要求也较低,主要是音乐播放工具,如果没有大型音响设备,那么依靠能播放音乐的录音机也可以代替。一般高校的场地设施完全可以满足通城拍打舞的开展,并能够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

二、民俗体育传承和师资配备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课外活动形式也发生质的变化,即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向资源多元化转变。我们可以看出,通城拍打舞是民俗体育的一部分,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它具有简便易行、实用的特点,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进入学校可充分显示出它的经济实用性和天然的优势。同时,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弘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拓展和深化“阳光体育运动”有着积极作用,从而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

此外,学校体育对民俗体育的挖掘和保护有其自身的优势,是体育的摇篮,是原生态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体育人才、普及体育知识、形成正确体育观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由于健美操项目兴起较晚,健美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来讲偏轻,以多数年轻教师为主且比较缺乏高级职称的教师。但是年轻教师更具有精力、体能、激情方面的优势,且学习愿望强烈,可塑性也非常强,可以挑选部分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学习通城拍打舞的动作从而保证通城拍打舞融入教学的需求。

因此,我们还要积极吸纳对通城拍打舞感兴趣的学者和专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和传承。最后,通城拍打舞走进学校校本课程可以保证通城拍打舞的延续和传承,通过在学校的开展这种特殊的文化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对弘扬民俗文化、让青年一代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特殊的意义。

三、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分析

个性是有别于共性的心理特征,它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发展,既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本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又承认个体在不同心理特征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发展个性是开发学生智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以实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普通高校体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积极诱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进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健康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有约66.9%的学生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希望改变现有的健美操课堂教学形式,而通城拍打舞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和创造了选择的机会。

四、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校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通城拍打舞互动性、健身性、修心性等功能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众需要它,社会也需要它。

民族舞蹈是一种极普通而又贴近生活的活动方式,在我国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民族舞蹈的通城拍打舞融入湖北科技学院体育课堂教学能够使其更加适合大众健身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再把其带入社会,促进其在社会的发展,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此外,通城拍打舞曾先后在各类舞蹈比赛中获奖,并应邀参加了第八届、第九届民间艺术节,还曾于2010年走出国门,远赴德国展演,这使得其与国际接轨,进而推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五、学生与教师认知情况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带动了通城拍打舞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对通城拍打舞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接触。通城拍打舞具有热情自由奔放等特点,无论是在专业技术动作上,还是在服饰音乐上,它都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对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重大作用。

而教师作为健美操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健美操专业领域内的新思想和新事物的了解是必需的。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和教师对通城拍打舞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识的程度都不高,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全球化,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早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现阶段的健美操教师不断学习,对体育健身和体育美学做全方位系统的了解,紧随时代变化,掌握最新体育健身资讯和科技成果,了解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因此,学生和教师对通城拍打舞的认知程度也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从高校学生的生理特点,还是从高校的健美操教学现状,学生和老师对健美操的态度已充分证明将通城拍打舞融入高校健美操课堂教学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它能弥补因各种局限,造成的健美操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的缺陷,即使健美操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完善,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由于通城拍打舞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从中得到健康和快乐,我们需要加强对通城拍打舞的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加强师资培训,进行有必要的教学比赛,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同时注意做好通城拍打舞与高校健美操在教学中的衔接。目前将通城拍打舞融入高校健美操课堂教学主要受到师资配备情况以及以往体育课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虽然通城拍打舞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会遇到众多的阻碍,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城拍打舞会在全国普通高校成功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彩虹.少数民族舞蹈融入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院报,2011(09).

[2]李俊怡,胡 悦,方 征.论民族健身操在学校开展的前景——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08(01).

[3]陈新民,郝文亭,张雅玲.竹竿舞在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C].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4]姚晓琪,毕研杰.锅庄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5]罗希尧,王伯英.学校体育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张瑞珠.民族健身操引入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

[7]陶 萍.高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课程设置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舞蹈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与生灵共舞
民族舞蹈的特点与民族韵味分析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