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演奏形式初探

2015-05-30 09:26陈蔚
求知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

陈蔚

摘 要:新民乐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围绕新民乐发展规律、特点、新旧民乐演奏风格和改善措施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民乐;演奏形式;民族特色

传统音乐作为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传统陈旧的民族音乐及其表现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被不断发展的流行音乐所吸引,民族音乐遭遇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此,不少艺术家开始深度研究民乐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创造新的民乐演奏形式,来吸引观众们的眼球。关于民乐的改革措施逐渐开展起来,有些艺术家开始尝试倡导新的艺术形式,既能体现民族特点,又能感受到现代民乐的气息,既有西方文化的韵味,又不缺乏东方悠久历史传统,这种既包含传统音乐元素又能体现不同民族特色音乐,被人们称之为“新民乐”。新民乐不仅体现了民族艺术家改革民乐的决心和愿望,更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一、从新民乐发展规律分析

新民乐作为一种新的演奏风格,是在民乐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产生的,但它的出现是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演奏形式,为古典的民乐赋予了时代气息,为民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

二、从新民乐特点分析

首先,曲目经过改编,更加通俗化,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少了严肃的政治色彩,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喜欢;其次, 新民乐的节奏更加倾向动感,风格偏向轻松愉快,不少民乐融入了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而且增加了多种民族乐器进行演奏,与传统民乐演奏形式相比,气势更加恢宏,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再次,新民乐的演奏形式以组合为主,规模较小,不论是演出还是排练,不会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选择曲目上或者表演中表现的比较灵活;最后,新民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舞台效果不同以往,在演奏过程中,他们摒弃了传统民乐的保守、封闭和沉闷,各类乐器表演者可以在舞台上随意走动,自由性比较明显,再搭配华丽的服饰和精彩的演技,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三、新民乐与传统民乐演奏风格对比分析

1. 演奏场景

传统民乐舞台场景比较单调,主要依附演奏者的高超技艺来吸引观众。新民乐演奏场景中,充分了利用了灯光的效果,增强了所要演奏的民乐内容的意境,更加注重舞台整体的造型。

2. 演奏者造型

传统的民乐演奏者装束千篇一律,以旗袍为主。新民乐更加注重演奏者的外表包装,在化妆上更加具有现代气息,不同的场景搭配不同的造型,为演奏者制造了独特的风格,拉近了观众和演奏者的距离。

3. 节奏感

传统的民乐演奏者身体语言比较死板,而新民乐中融入了丰富的形体语言,在神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方面都进行了整体融合,使得现场氛围更加活跃,较强的动态节奏感表现的富有激情,夸张的形体和激情的节奏感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

4. 乐器演奏形式

传统的民乐采用单一乐器演奏形式,而新民乐采用多种乐器进行表演,大胆创新,在运用二胡、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上,还结合了摇滚、爵士等西方风格,通过不同乐器的变换组合,使得演奏更具活力。

四、促进新民乐长久发展的建议

1. 新民乐与传统民乐相结合,取长补短

传统民乐虽然存在不足,但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民族乐器音色容易识别,充满个性。乐曲意境深远,旋律优美。尤其是当前不少新民乐就是将西方乐曲与传统民乐相结合,有些作品表现得比较生硬,缺乏民族特色,简单的套用西方的音乐元素,不能从本质上反映人的情感,也不能在真正意义上继承传统音乐的价值。只有将新旧民乐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促进新民乐的发展。

2.融入群众观点,迎合国人的品位

艺术需要市场,只有稳定的市场,才能保证它永久的生存。既然取名为“民乐”,演出的曲目和演奏形式应该符合国人的审美标准,让民乐走进群众,容纳更多群众的观点,进而改善新民乐的风格,只有让更多国人贴近民乐,才有机会让他们喜欢民乐。深入民间,吸取群众意见和传统民乐的精华,这是新民乐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乐的发展其实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这种新意的挖掘,主要是艺术者对中国艺术和文化有着深厚理解的基础上。随着国际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艺术家们还要熟悉西方的音乐元素和文化传统,通过中西结合,使得新民乐的发展更加符合观众的需求,为新民乐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叶 婷.新民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表达[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2]施 娓.论新民乐的演奏风格及商业行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
突出地域民族特色 做精做专副刊版面——以《西藏日报》副刊为例
保山学院民族特色操舞开展现状研究
体育大数据与贵州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发展战略
旅游纪念产品设计中的民族特色元素研究
凸显民族特色 余热倾情后生
穿着校服去上学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