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5-05-30 12:13陈晓青
求知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评价质量

陈晓青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常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知识的数量观在传统教学评价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培养基层管理者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服务、管理、生产建设等高教质量观必须进行转变。因此,当下有必要出现一种新型的综合素质评价观念[1]。本文充分结合了国内外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相关模式,对符合时代特色的高职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形成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教育教学;评价;质量

一、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英国模式

在英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内部监督评价体系、外部监督评价体系和民间独立的监督评价体系三种形式[2]。其中内部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高校的微观要素设立,对课程设置、技术标准和科研状况等进行评价;外部评价体系则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会、质量保证署和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等部门,根据相关法律和政府要求对高等学校质量进行评价并及时向社会报告评价结果。民间独立的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是独立的新闻媒体或者民间组织,负责组织教育专家发布最新的学校排名,给大家指引,同时对学校的指标进行透明化处理,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2.澳大利亚模式

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主要由政府、学校和行业共同参与,对学校提供不同的指导。政府部门的国家培训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同时提供各类技能证书和资格认证,向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这种教学评价模式被称为TAFE,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价教学环节也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主,对理论知识考核相对宽松。

3.美国模式

在美国,社区学校的办学模式与高职类教育相似,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办学质量有显著影响。专业评价组织需要教育部公认的机构进行评价,通过政府考核确保社区学院的质量。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是进行社区学院评价的主要内容,首先明确学校的专业教育目标,其次拟定目标的实现途径,再次采取措施实现教育目标,最后提出改进措施并提高教学质量[3]。

二、国内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外部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

外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采用严格的指标评价体系,由教育部展开专职人才的培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院校办学资格认定的重要指标。评估专家从学校办学特色的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在全国范围内评估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效果。在第一阶段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内容涵盖了高职教育的各项内容,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4]。而在第二个阶段评估开始的过程中,指标体系也作为修订内容之一。

2.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内部监控和评价体系表示以高效人才建设为目标成立的评价体系,在具体的监控和评价方式上必须保持一致性,同时也应该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设立评价体系,灵活转变作用机制,避免出现大量重复的现象。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种模式,第一种包含了质量评价系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第二种包括了质量目标系统、质量评价系统、质量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第三种包括质量保障系统、教学信息采集系统、质量诊断与评估系统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第四种包括主机机制、目标机制、评判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这几种模式颇具代表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实践过程中流于形式,无法突出重点;第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对学生技能考核不重视,教材选取和课程设置的质量有待商榷;第三,信息反馈程度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后无法最终落实;第四,质量标准不明确[5],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各高校的评价指标不一,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结构

1.外部评价系统结构

在我国高职院校校外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中主要包括主客体和运行机制等结构。主体主要以政府机构为主,包括社会组织、用人单位和政府。政府教育部门对高职高专类人才进行水平评估并对高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用人单位则主要接受来自各类院校的人才,间接实现对高职院校的质量评价。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了新闻媒体和研究机构,根据高校教学质量制定排名。其中,政府决定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采取拨款或者出台限制措施等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后两者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没有显著作用,仅仅体现在合理化的建议上。

高校教学定位、教学质量、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区别不同主体监控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在运行机制上由于主体因素的差异性较大,政府部门主要采取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公布高校办学质量报告等方式,社会组织则以对比学校办学质量排名、公开分析高校办学信息等方式,用人单位则对接受的毕业生进行评价从而间接实现对高职院校的评价。

2.内部评价系统结构

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监控系统、评价系统、决策系统、反馈系统和督导系统。

(1) 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了教务处、教研处和督导室等职能部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教学客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各项规章制度是教学的标准,在决策主体和监控主体之间实现信息反馈,采取监督、控制、反馈和建议等方式实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信息通报。

(2)评价系统。同样包括系部、教务处和督导室等职能部门,根据教学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定期间对评价主体进行综合评价并形成综合评价向决策主体反映,评价、建议和决策是其运行机制。

(3)决策系统。教学工作委员会是决策系统的主体,教学制度和监控评价标准是系统客体,讨论、审议和标准制定等是运行机制。

(4)反馈系统。教务处、督导室等是该系统的主体,评价报告、教师座谈会报告以及教学质量报告等是该系统的客体,分析、建议、反馈是此系统的运行机制。

(5)督导系统。督导员是主体,教学相关工作是客体,与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是标准,督导工作守则是运行机制。

四、结论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评价两种方式的作用,完善评价系统的结构,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3]苗耀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外监控和评价体系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2]王晓江,祝西莹,张普礼,王兆奇.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13(13).

[4]王晓江,祝西莹,赵居礼.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5]唐永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评价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质量投诉超六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