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始能遂其志

2015-05-30 14:21梁依胜
师道 2015年5期
关键词:松山湖建平课程体系

梁依胜

从石缝中钻出的小草,总是格外引人注意;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愈发显得毅力坚挺;绽放在悬崖边上的雪莲,更是弥足珍贵。在大自然中,具有坚韧品性的植物总是更有生命力。人亦是如此,如富兰克林所说“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刘建平,出生于普通农家。幼年时说话很迟,口齿不清;十岁时,父亲病故,饥寒交迫;高考时档案失踪,高分落榜。逆境锻造了刘建平的坚韧,他凭着这份坚韧,成就了一种教学模式、一种课程体系、一种教师文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小学十佳卓越校长。

韧以勤,成就一种教学模式

一、情知互动,诗意课堂上的心灵之约

十年磨一剑。上世纪90年代初,刘建平已经成长为全国华罗庚金杯总决赛优秀教练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大家评价他的课,一致称赞道:刘老师的课讲得环环相扣,科学严谨,滴水不漏。

但一次外出听课引发了刘建平的转变。那是一位天津老师执教二年级的《角》。看着那些学生从怯生生到喜滋滋的眼神,刘建平在心里给了这位老师雷鸣般的掌声。他说:课堂教学除了讲究科学性,更要注重人文性。

他开始思考:可否有这样的课堂,圈养的效率,散养的品质;充分的预设,灵动的生成;科学的思想,人性的光辉……

由此,他提出从知识课堂走向情知互动,并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情知互动是一种充满情智氛围和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

二、3R与4C的融合,三尺讲台天地宽

有人说,中国的学校教育强调3R,即读、写、算,欧美的学校教育强调4C,即批判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合作、交往。3R与4C的融合,既有理念问题,又有策略问题。情知互动教学模式可谓应运而生,但形成基本结构只是个起点,其教学理念的被认同、教学策略的被运用,绝非一蹴而就。

刘建平曾指导左娟老师在全省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执教《升和毫升》。专家点评环节,这节课被强烈质疑:分小组配备量筒、水槽、水杯及水有必要吗?学生量来量去水洒了是否不够严谨?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测量哪个效率更高?

专家的质疑、台下听课教师的附和,没有动摇刘建平和左娟老师的信心,他们坚信,这样的课堂,从读写算的角度或许算不上高效,但“知识量”绝不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主要标准。

于是,情知互动课堂生活的基本策略得以逐步推而广之。

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把课堂生活视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强调课堂教学不仅应具有科学性,还应具有人文性,应将科学、人文教育列为教学目标并加以整合。要求从思想上摒弃学生只是认知体、教学过程只是认知过程的观念,而是应从行动上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

教学内容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生活化强调对教材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活原型,使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更是一个经过加工的实践过程。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必须考虑如何将新的学习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使生活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

教学过程活动化,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教学过程活动化有两种方式:将主题活动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或者以活动主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前者使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生活体验。

教学关系民主化,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教学关系民主化的核心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怀和评价。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语、神态及行为营造出促使学生广泛与平等的参与活动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及差异。也要让学生心目中有老师、有同学、更有自己,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就是一个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

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环环相扣的体验探究、导师引领问题解决……为课堂展示了一幅情知互动的诗意画卷。

1998年,刘建平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韧以行,成就一种课程体系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刘建平说,“办学要有思想,办学思想重在落实。”

1998年,刘建平主持了立项于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的“九五”A级重点课题“学校生活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开题前,他曾登门请教杨小微教授;五年后的结题会上,由裴娣娜、郝京华、杨小微等教授组成的课题鉴定组称赞这项研究为“生活教育实验”,杨小微教授感慨地说:没有想到这项实验你能坚持不懈,还做得这样实在、深入、有效!

2010年3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东莞视察,原定在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20分钟的行程足足延长到1个小时。在一手硬笔好字课程工作室,陈小娅叫来几个司长:快看看,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好字,这很好!松山湖中心小学的拓展型课程五个一震撼了这位部长,以致她回到北京还在会上多次提及!

原来,刘建平调入东莞开办松山湖中心小学,第一个五年就是学校课程再造——从基础型课程到拓展型课程、体验型课程,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一、学校课程再造,点燃我之为我的生命亮度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

刘建平认为:一个婴儿降生了,作为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先是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后是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洗礼,使其发育、成长,成人、成才。一个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或顺或挫,或辉煌或平庸……但准确地说,同时却有着三重生命,或曰三种状态、三个层次,即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完整的人”,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度。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无论是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

2006年,刘建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开始了基于生命发展的课程体系重建之旅。他们要打破课程设计国家一统格局,让教育点燃“我之为我”的生命亮度。

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课程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精英”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或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使所有学生“模式化”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阶段的发展;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

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课程结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及体验型课程等三类课程构成“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追求情知互动,主要关注塑造精神生命;拓展型课程追求技趣互促,主要关注开琢自然生命;体验型课程追求道行互通,主要关注构建社会生命。

2000年,作家彭超鹰在报告文学《松湖之约》中写到:做一、两项也许不算什么,做“五个一”很了不起!做得多也许不算什么,做成体系很了不起!做一个体系也许不算什么,做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很了不起!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在《走向课程领导》中写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我考察过数百所中小学,像松山湖中心小学这样基于课程的“跑道”,建设学校文化、建构意义课程、创新课程制度、深化学校变革的学校真的太少了。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建设,并不仅仅是单一地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从“基础型课程”到“拓展型课程”乃至“体验型课程”,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二、教师即课程,整合与联动相映生辉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一鹤东飞过沧海,这不是刘建平所希望的。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之旅,可以说是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之旅。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

华南师范大学陈岸涛教授来校后,颇多感慨:“我见过许多有思想、有理论的校长,讲起来很有水平,可是到了教师层面就不行了,完全是两回事。这次在松山湖中心小学,给我最大的震撼,一线老师说的和做的都很好的体现出学校办学思想。”

韧以爱,成就一种教师文化

走进松山湖中心小学,你会看见“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深深地镌刻在坚硬的岩石里;你会听说教材招投标、学术自驾游和瑜伽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的故事。

刘建平校长感悟:教师不仅仅是工作体,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教师和学生都是生命体。他在爱中发出感慨:有缘才会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有梦才有未来,有爱才有教育。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一句广告,也是一个案例,后来成为松山湖中心小学的一种文化。

教师富有幸福的感觉,学生才有幸福的感受;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幸福的,教师的发展也应该是幸福的。在这里,第二个五年——教师生态发展,诗意的教育生活正在展开。

2011年,立项于广东省教育学会的“生态取向下教师群体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开题了,其核心理念是:教师发展以回归生命的本位、提升生命的质量为宏旨,自主发展彰显“我要发展”和“为用发展”;群体发展超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诗意发展兼容“专业发展”和“身心发展”。

不是为了什么回报,所以关怀;不是为了什么明天,所以期待;只是因为曾经被爱,心中有爱。

刘建平——熊老师教了我一年,温暖了我一辈子。

“熊泽学老师教我时,我读初一。我因为父亲、舅舅已相继病逝,很贫困。冬天冷,上课的时候脚冰凉冰凉,我就用手把脚攥住。熊老师看见了,把我叫去跟我说:我一个人睡很冷,你来给我捂脚好不好?第二天他又把一双翻毛皮靴给我穿。熊老师只教了我一年,他的爱是我一辈子的温暖。”

黄晓璐——学生进了学校的门,就是学校的人,一个都不能少。

“王瑞琦(化名)同学是有些另类,上课失踪,作业不写,而且他情绪经常失控,无缘无故打人、摔东西。原来他父母经常争吵,家无宁日,从而导致他性格、脾性突变。”

“后来,我和中队辅导员、科任老师一起对症下药,从网上买了一些种子和花苗,“请”他当班级的花草管理员。他很是兴奋,一有时间就去打理那些花花草草……渐渐地,王瑞琦慢慢与同学打架的次数也减少了,课堂上认真听讲了,开始写作业了。当年围攻刘校长要求剔除王瑞琦同学的家长们,现在也能将心比心了。”

后记: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段话,有一种竹子,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它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成长,只需要6到7周,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哎!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我们通常见到的不是畏首畏尾的学究,就是急于求成的莽汉。

刘建平,他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他们的松山湖中心小学,已经“熬”过了3厘米的成长,正优雅地走向远方。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松山湖建平课程体系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力求呈现视听唱的和谐统一 东莞松山湖别墅影K娱乐室
松山湖,美丽的家园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