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5-05-30 10:48王贵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章思维语文

王贵清

在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文章的写作来说,创新则是文章的生命;对于文章的阅读来说,创新则是思维的火花;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说,创新则是探究学习的根基,故此创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靠后天的开发和培养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且必须为之的任务。面对当前的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形式。创新思维具有以下特点:敏锐性、独特性、发散性。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笔者的语文课堂教学做一粗浅分析。

一、激发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敢于面对一切障碍,才能有创新的强烈欲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说明文与其它文体的文章相比,可谓平淡无味,很难打起精神。这就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上网搜索宝典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并配以精炼、优美的解说词。在布置作业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组黄山的风景图片,要求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写段导游词,为大家当一回导游。结果,第二天学生展示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精心设计启发其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想象,促使学生对学习篇目或问题情境作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分析,从而尽可能地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学生明确了该文的写作背景,理解了作者在月光澄澈如水的月夜中,邀好友张怀民赏月的暂时的欣喜之情,同时,寄予了作者对仕途坎坷,前途未卜,理想无所寄托的淡淡的郁闷之悲。我趁机引导学生思考:你所读过的有关月色的文章,多是表达什么主题?学生认为多与思乡,恋情有关。于是,我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以月色为背景,主题除上述之外,任其选择。学生跃跃欲试,纷纷试笔。有的借月光抒写海峡两岸渴盼统一之情,有的通过月光写母爱的深厚,有的寄明月以情感写友人相思之情……总之,有意识地大胆求异,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大拓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张扬个性激励其创新思维

个性是创新的生命,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囿于成规,不满足于共识,而要突破思维的定势,大胆张扬个性,有效地激活学生个性。

在学习《怀疑与学问》时,学生对该文的结构发生了分歧,分歧点在于:文章第六自然段开头:“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一部分学生认为全文的结构应该是递进式。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全文的结构应是并列式。面对这两种结论,双方据理论争。我深感惊讶,也倍感欣喜,惊讶的是因为在教学参考书中明明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递进式;欣喜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的大胆质疑、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了提高。这也引起了我对教参观点的思考。进而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要求双方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我也参与其中。

讨论结果否定了教参的观点,否定了文章结构。问题有二:一是无论就全文还是就此复句而言,这两个分句的内容是并列关系,不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也……”,而应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二是语序混乱,较顺畅的说法是“怀疑,从消极方面说,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从积极方面说,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节课不仅再一次证实了创新思维的重要,同时,也使“教学相长”得到了充分证实。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将学生推到了前台,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做到了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畅谈已见,这样就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就出现了一种积极、互动、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潜质,关键看我们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掘学生思维,燃起学生的创新的思维火花,从而创造出智慧的火焰。

猜你喜欢
文章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