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2015-05-30 17:33田英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教育语文教学

田英杰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被应用于很多学科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国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主要体现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为例,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能力是学生掌握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因为语文课程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课从小学开始便被作为一门主要课程,直到大学阶段,依然被我国的各高校作为必修课,多以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现代汉语等课程形式出现。学习语文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研究性学习法,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可以说,面对着高职院校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被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对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在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根据教师所设定的学习题目,独立或分组研究规定的学习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到知识的方法;第二,教师仅限定范围,不将结论或学习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思维为根本宗旨。可见,研究性学习比较适用于语文教学,因为语文教学不是理论教学,尤其在高职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辅助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2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本知识教学

表面上看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就是讲授大学语文等科目的基础知识,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教材为例,首先分析研究性学习在课本知识教学中的运用。课本知识教学以“课”为单位,运用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并引申出相关知识点,不仅要了解课本知识的结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中心思想等,还要培养学生收集、理解、评价、运用的能力。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例,除了让学生知道课本中的原文之外,更要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先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然后要求学生了解《洛神赋》背后的故事、曹植生平、时代背景、语言特色,甚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用研究性学习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文学修养。

2.2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本知识之外的扩充内容

中国的文学博大而精深,即便是某一个文学时期,也不是一个单元的课本知识就能概括的,要想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知识扩充,这一过程就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连贯而系统的认识。例如,《大学语文》课本中的唐诗板块,选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诗,简单的选录既不能体现每一个诗人的文学造诣,也不能体现唐诗的整体情况。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初唐、盛唐、晚唐三个部分,自己收集代表诗人的代表诗作,并规定著名篇目背诵,从而使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扩充知识,并且理清唐诗的发展脉络。

2.3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外语文学习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仅仅学习《大学语文》是远远不能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长时间进行课外的语文学习,才能取得收获。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从课本知识的限定中走出来,自己去发掘语文课程之外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外的语文学习是最合适不过的,可以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着手,提升个人能力。例如,在课本中介绍了纳兰性德的《金缕曲·赠梁汾》,在课外学生就应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了解更多的有关纳兰性德的知识以及《纳兰词》,作为课外学习部分,也可以扩展到叶赫那拉氏的历史名人,并了解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的前世今生等知识。

2.4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社会生活发现

语文知识随处可见,对语文能力的运用更是无处不在,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大学生来讲,在校内补充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对未来的工作有着很大帮助。因此,要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保证更好地应对生活问题,并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离开老师的指导,由学生自己学习并提升能力,正符合当今社会的节奏,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3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3.1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同样,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应该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前提,从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高职学生的能力本就参差不齐,更要考虑到本校学生的特点,要先提高基础差的学生的能力,但也不能对基础好的学生放低要求。首先,培养基础好的学生的研究能力;其次,课堂上主要提高基础差的学生,并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提高成绩;第三,一边指导一边提高,实现在全体学生中运用研究性学习。

3.2以课本知识为主

《大学语文》教材是国内知名专家编写,并通过长时间检验,被证明是适合高职教育学生学习的,能够全面的涵盖中外文学、应用文学。因此,运用研究性学习也要立足课本,不能好高骛远,脱离课本知识教学,容易一叶障目,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教师应时刻把握教学的方向和容量,让学生轻松而愉快的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4结语

语文能力是学生的基础能力,是学好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差别很大,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考虑全面发展,又要做到因材施教,研究性学习在这一前提下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本文从对研究性学习的界定、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思考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家凤.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J].今日中国教研,2011,(06).

[2]钱雪飞.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高职教育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