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寻找自然

2015-05-30 10:48徐荣珍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问题

摘 要: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景观设计行业也得到了发展。景观设计在飞速前进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图纸精美化、形式丰富化、空间复杂化等等。总体来说就是对自然的不尊重,不爱护,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景观设计师应日渐清醒,共同努力,创造出真正“以人为本”的艺术佳品。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以人为本;寻找自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景观设计行业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质量是不是真地提高了呢?为什么周围的空气质量还是没有得到改善,为什么周末的时候在公园里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为什么空旷而气派的广场却找不到半个人影……所有一系列的问题都引人深思,而作为城市环境的创造者之一——景观设计师,是不是更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源呢?

一、景观设计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图纸精美化

画效果图是景观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效果图有手绘效果图也有电脑效果图。其色彩丰富,画面漂亮,更以它的形象、逼真赢得了甲方和业主的喜爱。设计师可以用效果图来表达景观设计中的设计思想,设计意图,用来获得甲方和领导的认可,甲方则把效果图当成商业广告的一种工具,来吸引业主的眼球。于是,各式各样的效果图做的越来越精美,越来越艺术。一本本精装的方案册就像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业主们的心。可是,我们可以试想想,是不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都能变成现实呢?

(二)形式丰富化,空间复杂化

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确实越来越丰富了。举个例子,一个小区五个组团,每个组团均有各式各样不同的铺地图案,每个图案都用了不同的材料,每个组团又有各自不同的水景、小桥、亭子、花架。就像陈列于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在商店购物,当然希望有各式各样的商品可供选购,但是你希望居住的环境里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色彩、材质,不同的亭台楼阁冲击着你的大脑和身体吗?再有,一个小小10X10米的绿地,设计师却在其中设计了不下于三条的道路,并且为了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每条道路还是曲曲折折,丰富多变。试想想本是10米的道路,却变成了20米,还得在里面走半天才能找到出口,这不折腾人吗?

(三)成本居高不下,设计以“贵”为美

有的时候房地产商为了迎合少数客户的需要,盲目地追求档次,追求气派。比如广场要大,铺装图案要美,花样要多,铺地材料要以花岗岩或大理石为主,雕塑、花钵、小品肆意泛滥,大王椰子、银海藻等等不遮荫、不能调节空气质量的树种被到处使用。结果,档次没有上去,钱倒是花了不少。整个景观设计作品成了各种华丽元素的堆砌。而广大居民最需要的自然却只能以几棵小树苗加草地的形式被遗弃在一边。

(四)城市广场越来越多,小区铺地面积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为民造福,各个城市纷纷修建广场。于是设计形式相似的音乐喷泉,不合尺度的成品灯柱,圆边高级的喷水池无处不在。而小区中的铺地面积也越做越大,越做越繁复,导致景观设计几乎成了一个铺装平面的构图设计。这样的设计只不过是构筑了个物质空间,丝毫没有环境的意境,也不能引起居民的任何兴趣。

二、城市中需要自然

确实,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但是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却常常让人无所适从。试想如果每个城市都把城市中心广场的冷硬铺地脱去,开辟成公园绿地,那么自然的绿化空间,那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如果政治性办公的场所能够像公园绿地那样,那么不仅可以减少严肃的官僚衙门之感,且有助于亲民形象之塑造;如果把小区中繁杂的铺地改得简单些,是不是可以减少人们的视觉疲劳呢;如果把小区中过剩的雕塑小品和硬地都换成绿色的自然,那么回家的路是否会觉得更轻松一些呢。

所以说,景观设计不是为了体现设计师的创意才华,也不是为了体现某些人的地位财富,更不是为了迎合甲方或领导的成就感。而是为他人,为大众,为平民百姓而设计,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处在景观中的人感受到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任何景观空间的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曾经说过:只有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使追求另一个层次的需要成为现实。当一系列需要的满足受到干扰而无法实现时,低层次的需要就会变成优先考虑的对象。因此,我个人认为,景观设计师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在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再满足其对美的追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同时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在这个城市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绿色设计也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试想想,为什么一到周末公园里会人山人海?为什么城市里的居民会自架车到遥远的郊区踏青?为什么办公桌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绿植?为什么人们会对草地上的大树如此喜爱?这一切都说明人类是打心眼里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何赛·卢岑贝在《自然不可改变》一书中说道,生态决非仅仅是自然的问题,也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应该和睦相处。所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自然,减少设计元素给自然带来的伤害。同时也应尽可能的在没有自然的地方创造自然。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容易的在身边找到自然,拥抱自然。

以下几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在城市中寻找自然

卢森堡市的佩特罗斯大峡谷,大峡谷宽约100米,深约60米,长叉3000米,将卢森堡市自然地分为南北两个城区。峡谷内两边峭壁上长满了大树,一片绿荫。谷地则是草地。朴实的混凝土小路在大树之间穿行,山坡被一片草坪覆盖,开敞而又简洁,与周围的密林相映成趣。踏着金色的落叶,身旁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会顿时忘了峡谷外的喧嚣,心情在这一刻分外平静。植物群落所营造的美是大峡谷的精髓。它的自然和质朴深深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令人留恋忘返。

纽约中央公园也处于城市中,毛绒绒的绿树成为纽约市的幕后英雄。非常难得地在寸土寸金的商战之中保留下来了这块绿地。为纽约人在周而复始的机械生活中注入了大自然的深情,纽约人有机会到中央公园运动、休闲、娱乐、慢跑、散步。公园中不定时的文化活动也为邻近居民得来不易的半日悠闲带来清凉绿意和文化享受。纽约人可以挑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在中央公园亲自走上一遭,体会在水泥丛林中开放空间里的万种风情。

三、对城市景观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展望

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以人为本”应是景观设计中永恒不变的一个原则,是每一个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中国景观设计蓬勃发展之际,希望“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是落到实处。

人类在起源之初是害怕自然,敬畏自然,到后来慢慢地认识自然,继而改造自然,但现在很多自然却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这当然是人类所不希望的。如今在都市生活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但人们又离不开城市,于是,绿色设计就好像把自然轻轻地放在城市当中,能有效缓解人们一天的疲劳和倦怠。

参考文献:

[1]郑正.寻找适合中国的城市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晓川.欧洲环境景观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张建涛.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徐荣珍,工作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职称:风景园林工程师。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