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2015-05-30 10:48薛志坚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疗伤延安温暖

薛志坚

我是会以“我很忙,今天行程已经满了”来推掉聚会的人,可是当我匆匆上了公交觉得“不过如此”,疯狂地购物完了觉得“不过如此”,吃完丰盛的午饭还是觉得“不过如此”,一天就这么“不过如此”地过去了,无法阻挡的毫无意义,溃不成军。

如果这样活着,日子就会像小沈阳说的: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是啊,一辈子就要这么过去了呢,如果不做些有意义的事,自己都难以原谅自己吧。“带着我仅剩的灵魂,奔赴一场流浪”,于是我们给流浪这个“桀骜不驯”的词一个好听的名称——旅行。于是,我们认为旅行是美丽的、不掺杂质的。

或许文艺一点的人会这样想,我们不追求功名利禄,也不拘泥于游览,我们且走且憩,我们更加接近自然,接近本身,接近生活的实质。但我要说的旅行是有规划但不拘束的,是按部就班下的探索,是令人向往的行走。大家毕竟不会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走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既还要活下去,就免不了庸俗,免不了庸人自扰吧!

所以我们走上了铺满灰尘的孤独之旅。

旅行因为疑惑。在旅行中,人开始变得单纯,思想变得纯粹,慢慢解开一些疑惑,慢慢澄净自己的心,明晓一些事情。最后,发现旅行是一场盛大的别离,火车站台长长的稀薄的风带走一些零落的泪,吹干一些情愫,封存在玻璃瓶里,漂流在记忆的海里,在远远地离去,又在缓缓地接近。可是旅行并不只是流放过去,旅行中的历程也将剪进我们的人生影片中。我们往往会在旅行后作出刻意的或自然的决定,一些日思夜想、苦苦冥求的或漫不经心却实实在在的问题,开始被解开。像陈绮贞在《旅行的意义》中所表现的,淡淡的略显铺陈的节奏,汇合成最后浅显的回答,“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

旅行因为疗伤。明确了疗伤的目的,我们开始刻意地搜寻一些东西,刻意体悟人生道理并非一件坏事。摸摸索索地在旅行的地方留下痕迹,带走纪念品,遇到微小的事和温暖的人,妥帖地安慰自己,总有一天,一直想忘记的人和事,就这么忘记了。不要期待在旅行中邂逅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或别的什么,一个人的旅行,注定孤独,就像三毛所说:“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力的参与。”依赖往往互相伤害,孤独的美好会在经历一个人的黑暗后复苏,看清自己、握紧本心、忆起初衷,那最初和最后的希望,“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旅行因为欲望。来自内心最深处且原始的欲望,没有任何理由。不是有关叛逆、厌恶……而是,来自涉世未深的心,来自绝望又不那么绝望的心,来自自然而然的召唤。《廊桥遗梦》的女主角确实在廊桥遗落了一个真实得不太真实的美好往事,她绝望地选择了一条有可能更加绝望的路,我只能说她的选择是自然的,就像自然的旅行。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旅行,又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归家,哪怕不能归家,只要心中有家就够了。旅行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归家,颠沛流离的旅行后才更能感觉家的温暖,更能在心中勾画家的模样,让心中有个记惦。爸妈在延安,于是我趁着暑假去了延安。至今回忆起来,画面还是蒙着一层朦胧唯美的白纱,白色整洁的车站还有白色的早晨等,不是有关泥水脏了谁的裤子,也不是提着两袋东西气喘吁吁的样子,不是延安的小吃、特色菜,真正让我触摸到延安的是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的存在,为我的回忆描上精致的花边、星空的灿烂和迷蒙的清香。

当时的我认为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像时针的走向那样,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旅行的意义有一半在于旅行的过程,有一半在于旅行后的安定——当然,在我心中旅行后体会到家的温暖占了更大的比重。当时我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单纯的生活像一潭死水,像是心电图宣布死亡的一条直线,那么旅行让湖水漾起了涟漪,让心脏恢复了跳动。”旅行固然充满趣味,鲜活了生命,但一味地旅行是不可行的,人总要停下来回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前进。

独木舟在《旅行与读书》中写道:我们旅行,读书,并不是为了从中诉求什么,而是因为,世界如此美丽,生而为人,应当认真地看看它,触摸它,了解它,从而突破局限,更好地完善自己。

现在的我认为在旅行过程中就应该尽兴,摒除杂念,不考虑太多,只是看清人粗砾的内核,并尝试以己之心度外物,就够了。

我们旅行,我们寻找,我们谱写美丽诗篇,我们沉淀旅行的意义。殊不知,旅行的意义就是旅行本身。

(指导教师:李春芹)

猜你喜欢
疗伤延安温暖
温暖冬夜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温温暖暖
爱·温暖
续断:补肝益肾疗伤接骨
『毒地』疗伤之困
『毒地』疗伤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