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2015-05-30 10:48徐迅雷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弗里德曼马桶盖想象力

“如果我现在有了一种新的创意,我可以在中国台湾找到设计者设计出方案,在中国大陆找到工厂制造模型,然后到越南批量生产,用亚马逊网站订货,还可以通过freelancer网站招聘人员为我做网页和后台管理……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做到。只有一样东西不可能,也永远不会成为商品,那就是思想创意的火花。”这是《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5年前说过的一段话,这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当下“一只马桶盖”的“中国制造”问题。

一段时间里,“一只马桶盖”引发的议论热潮,似乎难以退潮。这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一篇文章所引爆的,使中国赴日本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甚至引起公众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而更让人意外的是,经过媒体求证确认,不少人跨海疯抢的马桶盖产自杭州,生产车间就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内。原来这是“一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人家在你的地盘上生产的同一品牌的“洋货”,内销外销,标准不一样,质量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而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有太多的粗放型产品。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委员说:“我前些天在西单买了个马桶盖儿,价钱也差不多,没用几天就不好使了。”他的“现身说法”,引来会场一片笑声,这真是“会意”的笑声呀。而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则说:抢马桶盖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有些从外国抢购回来的马桶盖印着“Made in China”;科技不仅要“顶天”——服务经济、社会和国防,还要“立地”——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制造”能造出好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苹果手机从中国的代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但是,弗里德曼所说的“思想创意的火花”不是我们的——“设计”不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不是我们的,最终所赚的“大钱”也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苹果,人家有咬了一口的苹果。

你是为人家的思想创意做加工,还是自己出思想找人家加工?这是问题的核心。

思想创意离不开人才,离不开人才的想象力。没有丰沛的想象力,就没有思想的火花、创意的灵感。就是在具体的“设计制造”这个层面,同样是离不开优质人才。品质制造的两端,一端系着能工巧匠,一端系着艺术思维。有好的、杰出的技工,才能把好的设计变为好的现实;而好的工业设计,往往是具有艺术思维和人文品格的,它能把普通用品变成艺术品。德国制造是这样的典范,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在9年前去德国时买回来的厨用菜刀,一直用到现在,还是好得“一塌糊涂”。

制造,就要追求好的品质,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没有优秀的人与人才怎么行?高铁的“中国制造”就很不错,我多次乘坐高铁,深为感佩,这才是“高大上”,这才是“中国速度”,所以我向来是高铁的坚定支持者。今年春节我第一次乘坐了台湾的高铁——从台北到高雄的左营,速度和硬件,给人以相似之感,与大陆的不相上下。而在设计的细节以及软件方面,不得不佩服“台湾制造”的人性本位:比如男女洗手间分列,男子的还设有拉手助你站稳;车厢里有各种安全提示;服务人员甚少,可是一位拉着垃圾搜集箱的服务员经常来回走动……

台湾制造,极富创新创意。难怪弗里德曼说要在台湾找设计者来设计。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同址有一个台湾精品馆,展示的是台湾制造的精品及其历史,我去瞄了一眼,一个明确的感受是台湾制造“真用心”“有创意”。可我在宝岛上也买到过很差的日用品——在垦丁临时买的一把遮阳伞,190新台币,约为38元人民币,是最便宜的劣质品,还带着扎手的毛刺,几乎可算是一次性的用品,而它就是从大陆来的“地摊货”。“立地”的东西,怎么能是这么差的“地摊货”呢!

不能不反思:我们把太多的原料用于制造低劣质量的用品,山寨,假冒伪劣,很快就变成回收的垃圾,就整个国家而言,这样的“投入产出”,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非常“不绿色”,真是亏大了。

制造的本质是创造。“制造强国”一定要变成“创造强国”才行。“山寨”是永远都不会有真正前途的,尽管它有点临时的“钱途”。

弗里德曼说,世界互联程度越高,变革就越快,对创新要求就越高;未来,全世界将不能再简单地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来划分,而是分为高想象力和低想象力两种国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样的现代眼光、互联网思维很重要,而背后则是人才的教育培养、吸纳使用以及制度环境的大问题。

从受教育开始,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果被遏制甚至被扼杀,那么人就成不了真正杰出的人才。倒是“山寨版”的“人才”辈出,犹如“病梅”。“中国制造”首先是“人才制造”,如果是“病梅辈出”,那么注定是“山寨辈出”。

弗里德曼当年发出“思想创意的火花永远不能用钱买”的那番感慨,源于他出席了“英特尔科学杰出人才奖”颁奖晚宴:进入决赛的40名中学生,阐述他们的科学创意、发明方案,最终决出冠军,奖金10万美元。而这些才华横溢的中学生,多半属于亚裔,而且多数是华人或印度人移民的第二代。美国像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人才移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又像巨大的冶炼炉,把人才的创造力炼成金子。弗里德曼说:“所有这些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人才,与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一旦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魔法效应。”

制造的背后是创造,创造的背后是科技,科技的背后是体制,体制的背后是人。人及其设计的“制”如果不对,那么,这个“制造”的“制”同样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还没有“半”。

(作者徐迅雷系杭州《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中国杂文·徐迅雷集》《只为苍生说人话》《让思想醒着》等著作多部)

猜你喜欢
弗里德曼马桶盖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戴维·弗里德曼 美大使发表偏以色列言论遭谴责
打开新的想象力
弗里德曼眼里的“免费”
惊艳世界的马桶盖
只要我们在一起
智能马桶盖提质列为国家行动
智能马桶盖:你真的识货吗?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中国区域市场分割的成因及其化解——基于弗里德曼城市发展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