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

2015-05-30 10:48龚自珍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江宁束缚文人画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象征手法不止可以体现在词或短语上,还可以渗透至句、段,乃至篇章中。《病梅馆记》一文寓意颇丰、深,作者揭露并抨击清朝封建统治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政治改革、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以下几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象征手法在全文中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①梅——人才;②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③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④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⑤疗梅的举动——破除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才自由发展;⑥恢复梅的自然本性——要求个性解放。关于本篇,有两种说法约定俗成——我们说“以梅喻人”,是因为“梅”和“人”有着诸多的相似性,比喻手法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还说“借梅议政”,这就必须依托于“梅”和“政”之间的外在联系了,象征手法的无处不在也便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江宁束缚文人画
刘江宁作品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拴牢
自由博弈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求解医改“江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