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摇摆 少枝蔓 别隐晦

2015-05-30 10:48周红阳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枝蔓扇门高考作文

周红阳

就写作而言,必须“明确中心”。中心,即文章主旨。明,就是明白。明显,指文章中心(主旨)不仅不能含糊、隐晦,而且还必须尽量昭示、凸显。确,是确定、确凿,即文章中心(主旨)一经敲定,就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中心撰奇文,不能摇摆晃动,横生枝蔓;“中心”的表现还应当具体、实在、直接,避免那种若即若离忽左忽右亦实亦虚的曲折迂回。

那么,文章写作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明确中心”呢?简而言之,重点在于记住并具体落实这么九个字——不摇摆、少枝蔓、别隐晦。

不摇摆

这是“明确中心”的必要条件。文章的中心就是“阵地”,“明确中心”既不是“游击战”,也不是“运动战”,而是扎扎实实的“阵地战”。唯有牢牢“坚守”,才有望胜券在握,必须防止出现“打一枪换个地方”的频繁“转移”。

如2014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有许多文章表面上也似乎在写(阐述)“门”或“路”,如“理想”“成功”“希望”等之“门”,“奋斗”“追求”“坚持”等之“路”,但实际上并没有(正面)描写具体的“门”与“路”。换言之,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应当坚守的“阵地”,“门”“路”只是“迎合”命题的引子或摆设而已。如写“成功之门”,主要笔墨不是落在“门”上,“门”被不折不扣地“边缘化”和彻头彻尾地“虚化”了,实际重心“移位”于“成功”,何谓“成功”、怎样“成功”以及“成功”之人事等成为文章表现的主要内容。

请看一篇题为《推开那扇门》的其中两段文字——

探索发现指引着我勇往直前。好奇心就是我的泉源,推动着我不断前进。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样,如果没有一颗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又怎能提出这一个个颠覆传统却实际存在的事物变化规律呢?如果没有一颗对于门后面的世界的好奇心,在路上不断发掘前人留下的印迹,我又怎能到达那扇门呢?

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将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如果没有乔布斯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苹果也只能就是一个平凡的电子产品品牌,怎么会被人推崇到如今“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的地位?如果没有马克斯的突发奇想,人们对于拥有一辆纯电力汽车的梦想大概还被搁浅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又怎会出现现在改变人们能源结构的“特拉斯”?如果没有独特的创造性与特殊性,我又怎能脱颖而出,最终站在门的前面?

从以上文字不难知道,文章的主要篇幅并没有表现“推开那扇门”这一中心(主旨),而是左一个“好奇心”,右一个“想象力”“创造力”,摇摇晃晃,忽东忽西,明显偏离了“推开那扇门”这一主旨,没有真正落实“坚守”二字,因而距离“明确中心”还有些路程。

少枝蔓

文章犹如大树,中心就是“主干”。树没有“枝蔓”自然不行,但“枝蔓”过盛,又必然会喧宾夺主,遮蔽了“中心”这一“主干”。因而“少枝蔓”不是不要“枝蔓”,而是需要注意防止“枝蔓”太多,也即古人主张和倡导的“减头绪”。仍以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为例,尽管“门与路”可以有许多,而文章能够表现或需要表现的只有其中若干,所以“门与路”并非多多益善,不然难免“枝蔓”过多了。

如下面一篇考场作文开头的几段文字——

推开那扇门,勇敢地面对未来。以后的日子有坎坷,有失败,但哭泣过后,努力向前,前方一定艳阳高照,花开遍地。

推开那扇门,微笑地面对过去。过去的日子已经结束,我已经到达了一个终点,站在了另一个起点,明天的我一定会感谢如今这个努力的自己。

推开那扇门,坚定地面对现在。不要后悔过去的失败,不要害怕未来的未知,把握当下,做最好的自己。

且不说是否切题、有无“套话作文”之嫌疑,每段都出现“主干”,且“未来”“过去”“现在”等显然都不可能是文章“中心”就已经很成问题了。这些便属于“枝蔓”,不但遮蔽了“主干”,而且影响了快速入题。高考作文不仅写作时间紧张,而且篇幅内容也很有限,“枝蔓”丰满了,“主干”必然干瘪了。只有减少无关乎甚或损害中心的那些“枝蔓”,方能让“中心”真正“明确”起来。

别隐晦

应试写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多直言少含蓄。自然更不能把文章“中心”掖着藏着,而是力求“暴晒”出中心(主旨)。这里的“隐晦”,主要指文章的中心(主旨)不明晰、不明朗、不明显。通常表现为:有的是观点(原则、态度等)不明,褒贬臧否,不置可否;有的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有的是思路杂乱,说东道西,随心所欲;有的是语意含糊,辞不达意,不知所云;等等。浏览这些年的考场作文,中心“隐晦”的缺陷可谓数不胜数,比比皆是。不仅叙述类文章的问题较为普遍,就是不少论述类文章也同样存在此类不足。

下面也是一篇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的一个段落——

开门,必要经过充分的准备。打开门,是一种挑战,不可大意,不可随便。尼采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即便是伟人,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必也经过充分准备。康熙帝隐忍多年才拔除奸臣;秦始皇历经多年战争,用尽心机才统一六国;抗日战争更是一步步的努力才取得最终胜利。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亦是这个道理。我愿意成为一棵树,因为我越要向往更高的太阳,便越要深入更深的土壤,脚下是土壤,头顶是阳光,一步步壮大,一枝枝成长,用锋利的树枝刺破门墙,打开光明之门,一站成永恒。

此文的题目是《开门》。不难推知,将文章中心确立为“开门”其实已属不妥,而即便是对“开门,必要经过充分的准备”的论述也仍然不当。按理说,写作重点应该体现在“为什么需要‘充分的准备”上,但以上文段却将重点错位在“什么是‘充分的准备”上了。更“伤身”的还在于,这段看似内容充实、积累不错的文字,还存在概念混淆、思路杂乱、举例不当、分析偏颇、判断失误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结尾“显志”之处——“我愿意成为一棵树”“打开光明之门,一站成永恒”等都语意含糊,令人费解。故“中心”自然就“明确”不起来。

猜你喜欢
枝蔓扇门高考作文
枝蔓牵引促进金艳猕猴桃优质高产
这扇门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试验初探
幽幽花雨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第8扇门
推开那扇门
第八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