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休闲

2015-05-30 10:48高旭彬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观展大城市艺术品

住在大城市,一年到头都是拥堵的交通、低劣的空气和噪杂的声音,生活品质实在不高。但为什么大家喊了很久,真正逃离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呢?其实大城市自有大城市的好处,这里聚集了许多中小城市无法具备的资源,无论是商业、医疗、教育,莫不如此;这里跳动着时代发展的脉搏,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首先在这里发布,一个人除非是时代的隐士,否则他就免不了要与城市发生关系。

作为现代城市文明标志之一的会展业,需要密集的人流和宽广的平台。而这恰恰是大型城市的优势,这里几乎每时每刻都是人潮澎湃,广告效应是最好的。所以大城市的人有一项活动比中小城市的人多多了,那就是逛展,从房地产展销会,到车展、美食展、服饰展、数码产品展等,涵盖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一年到头不断。既有高科技产品的及时发布,也有商业项目的集中展示。在当今这样的时代,信息更新非常重要。为提高人气,很多展还会用一些赠品、折扣、优惠之类的来吸引人。

和那些人头涌动充满了商业气息的展览不同,有一种展虽然也大多在大城市举办,但它的受众明显狭窄多了,不过这恰恰也体现了它与众不同的品质,这就是各种艺术品的展览。当然,从本质上讲艺术创作也不过是生产劳动的一种方式,而且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还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艺术展览就本质上讲与其他会展并无不同。

2014年浙江博物馆曾经在武林馆区举办过一个《守望千年——辽博浙博藏唐宋元绘画珍品特展》的展览,让人印象深刻。与我们想象当中这种“高级别”的艺术展览通常都是曲高和寡、门可罗雀相比,你随便哪个时段去看这个展览,都是人头攒动。尽管仅限于美术爱好者与热心文化的人士,圈子较小,可是聚集起来也不得了。不光是本省的,也有许多外省的观众不远千里赶来。展厅里观众们济济一堂,每天也就是中午吃饭时候稍微安静点。实际上你要是有美术观展经验,参观过上海博物馆在2002年举办的“晋唐宋元国宝展”以及上海美术馆在2004年举办的“法国印象派大展”的话,对此就不会感到任何的稀奇了。近年来,国内一些最热门的艺术展览总是人满为患,观众要在馆内馆外排好几个队伍,有时还要绕着整幢建筑走几百米。这种景象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也反映了富裕了的国人对于文化的饥渴需求,令人欣慰!

可是说实话,在艺术展览中观展人数过多根本不是好事。第一当然是不利于艺术品的保护,尤其对那些已经够得上很高级别的“文物”来说,人流所带来的空气的温度与湿度的变化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坏。第二对于参观者来说,环境太恶劣了,没办法平心静气地看。艺术鉴赏是一种精细入微的视觉与心理活动,它要求我们在作品面前停留的时间一定要长,要有耐心地去“读”而不是“看”, 才可以搞清楚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吸收到作品携带的丰富信息。大家推来挤去,很多时候你只能跟着人群在那些“明星作品”面前流淌,使得本来可以达到学习与探究目的的观展活动,简直成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朝拜仪式。

因此,要想在参观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展览时真正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有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最好携带一个微距望远镜,这是一种专门的工具,它可以让你补目力之不足,看清楚面前物体的很多细节。比如有一些中国古代的白描绘画,卷轴很小,对于人物的须发与眉眼口鼻描绘得非常细致,一般人隔了几十厘米的橱窗便不易察出,有时粗看起来只有一条黑线的人物的眉毛,其实里面分成了好几条细线,且提按转折非常分明,对面部表情有重大影响,这些只有在微距望远镜下才可以显示得出。二是在过于噪杂的环境里,一定要有排除外界干扰的定力,一心投入到面前作品的境界里面去,物我两忘。我见过最厉害的一位参观者是去年《守望千年》展览时在浙博看到的一位来自东北的“大妈”,不管展厅有多吵闹,她顾自痴痴地立在张旭的《古诗四帖》面前,看了又看,尽管个子瘦小,可是人家根本挤不走她,看来是位骨灰级的书法爱好者。

当代社会,生活多元,文化休闲的方式也很多样:知识阶层读书看报是一种,宅男宅女们网购、玩游戏也是一种;驴友们量天丈地是一种,大妈们搓麻将、跳广场舞也是一种。那么,我们观各种各样的展,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应该也是一种!

(撰文及封三封底图片供稿: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旭彬)

猜你喜欢
观展大城市艺术品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观展指南针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参观美术馆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3天观展人数超过50万人次首届智博会发布多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