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内容 凸显亮点

2015-05-30 10:37王辉梓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课文

王辉梓

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结晶的文言文,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一直沿袭“扫描式”教学法,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文言文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本人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以《木兰诗》为例,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伸意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妄自菲薄、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3)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激发兴趣。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教师把这些精美“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尝一口,尝到“甜头”后自然可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如《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如果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这一段,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激发兴趣。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如教《爱莲说》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莲的外形,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学习《木兰诗》还可从网上让学生欣赏《花木兰》的镜头,从而对照《木兰诗》学习,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教无定法,除了进行有准备的活动外,还可以随时进行随机性的表演。如在学习《核舟记》时让三个学生分别摹拟苏轼、鲁直、佛印的动作、神态等,结合表演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潮,自然背诵效果也特佳。又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文中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缺各不相同,借助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自主思维空间就更大了。总之,教师只要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就能引起波澜,收到理想效果。

二、注重课堂讨论,培养理解能力

采用讨论式阅读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避免“庖丁解牛,不见全牛”的肢解式文言文教学,教师应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大力强化文言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发扬意会性阅读的优良传统。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应建立班级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而“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就是一种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文言文教学模式浅谈。

所谓“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就是按照“见仁见智”的阅读原理,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再由教师相机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撞击阅读心得的火花的一种新型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阅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经采用“通读全文——初步感知——互动感悟——局部突破——鉴赏创造”的策略步骤。其基本形式如下: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显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可以抓住时机,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三、结合课外读物,学会知识迁移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如学了《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后,就可选一些早慧儿童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等课外读物,与原文形成比较,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可选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照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陶后鲜有闻”的“鲜”和“鲜为人知”的“鲜”等等。当然,也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

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首先,注重古今对比联系。不但要讲古文中的人和事,还要联系现在的人和事,让古人和今人对话,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与现代相通相连,便于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其次,补充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学古文应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姓名字号、衣着服饰、饮良习惯、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最后,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适当补充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宽知识面,达到触类旁通。

如今,文言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言知识,而应当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灵活学习运用文言文的能力。这样才能给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新课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革、创新、升华,文言文的教学必将登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背课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