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疑为载体,落实生生对话

2015-05-30 11:09支玲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肖邦课文阅读教学

支玲培

阅读教学开展生生对话活动,可以促进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学生在与同学的对话中能发现疑难,相互交流,并取长补短,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对话内容的价值取向是生生对话首先要考虑的东西,如果对话的内容没有可争辩性,对话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了。而质疑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中不懂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学生强烈的交流和对话欲望。那么,我们怎样有效地以质疑问难为载体,落实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呢?

一、设置环节,鼓励质疑

学生有疑问,才会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安排质疑的环节。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我在以往的教学中,每当布置预习作业时总要出这样一道题目: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请写下来。起初学生只能提一些有关词语意思的理解,甚至是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当时我心里想想总觉得有点恼火,认为学生启而不发。但回过头想想,如果只用简单而粗暴的“你错了! 、不对!”来评判,那学生这种创造性思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后来我总是这样对提问的学生说:“你提的问题虽然不太到位,但你是个爱动脑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引导,学生终于掌握了质疑的方法。他们渐渐感到“我能行!”这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就更加高了。同时,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再回去自己读课文。学生对自己提的问题,兴趣特别浓厚,也特别希望寻求到答案,书读得特别认真,回答切中要害,非常精彩。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做法,不仅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他们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欢欣鼓舞。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创见,要予以充分的鼓励;对学生的意见,应尊重理解;但对他们的误见,要宽容引导,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让学生想说、敢说、愿说,觉得自己说得有意义、有价值。

二、紧扣疑点,激活思维

课堂上真正要使学生学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它,以独到的评价方式去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活跃的状态。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学生这样问:“肖邦既然这么爱国,他为什么不留在国内与沙皇统治者抗争呢?”面对学生如此发问,我没有给学生直接答案,而是顺水推舟地说: “对呀!如果拿起武器参加反抗沙皇统治的起义,就更能体现肖邦的爱国情怀?”学生出现了少许沉默。我又不失时机地说:“请你们再读书,再小组讨论一下,肖邦应该怎样做才是报效祖国最好的方式。”

学生1:“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音乐家,他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枪,而是从事音乐创作,他只有通过音乐作品来唤醒民众,唤起波兰人民振作起来与沙俄进行抗争。

学生2:“在肖邦的《革命进行曲》中,他把亡国的痛苦,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在全世界都有名,不也是最好的武器!它能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听了这催人奋进的旋律,都来关注波兰的命运,谴责侵略者的罪行!当时我因势利导,抓住这一疑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话,引经据典,从而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抓住矛盾,启发争辩

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开启创新思维之门。例如学完《船长》后,有个学生举手说:“为什么船长一人不登上救生艇逃生,而和船一起沉入大海?” 学生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第20分钟到了,他没有时间登上小艇……”“(反驳)难道时间就这么巧吗?其他的人都走了,唯独他走不了?”“他可以跳海,朝岸边游去。” “当时是3月l7日夜晚,天太冷,薄雾笼罩,即使跳海也难以生还。” “这是巨轮,他跳入大海,肯定会涌起很大的旋涡,人也会卷进去,没有办法逃生。”“必须把6O人全部救上去!”“实际上船上有61人,他把自己给忘记了,面对灾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60人全部脱险时,他长长地吁了口气,船头和船尾很快地浸没了,他……”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把这艘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现在把船上的人都救走了,完成了任务,就决定和心爱的船一起同归于尽!”学生在这争辩中,发挥了个性互补的优势,彼此启发,互相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的思维处于极端活跃的状态,课堂气氛浓郁,学生学得认真,学得有创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让学生自己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再与老师、同学进行对话。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使自己的生命形态得以展现。可以这样说,没有积极的生生对话就没有真正意义的阅读教学,没有积极的生生对话我们的阅读课堂就不会焕发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肖邦课文阅读教学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肖邦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