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素材在高中生写作中的开掘与运用

2015-05-30 11:09陈文哲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窦娥课文教材

陈文哲

写作缺乏素材是高中生面临的普遍困境。有一个高三学生曾这样描述他的心里话:“我是刚进入高三的学生,一提起作文,我和不少同学一样就感到头痛。每到作文时总感无话可说,无奈之下,只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甚至模仿抄袭、编织故事,应付了事,结果可想而知。对此我很苦恼。”这个学生说出了大部分高中学生的心里话。可是学生们为什么无话可说?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同学平时不会储材,写作时不会选材并对材料进行优化加工。那么,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找呢?其实,我们不是缺乏材料,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其实作文材料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几个途径去寻找:①从各科教材中找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④从语文复习资料中找:阅读题材料、材料作文等。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而这些中,语文教材更是一座富矿,是鲜活的例子,是可供二度创作的不竭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总体上说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挖掘写作素材、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与教材进行对话,寻找写作素材呢?

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在《残篇集》中说:“一个人如果知道的东西不多但都有用,那他就是个聪明人。”教材就是一座宝藏,只要不断开掘生发、精挑细选,从优质选文入手挖掘写作素材,就一定能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把平时积累的不多的素材用上了、用足了,就能让他们积累的素材充分燃烧,让他们成为一个聪明人。

一、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

只有在牢固地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作者创作的意图,也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或是作品主人公的思想境界、精神内涵,也才能进一步提取生发写作的素材。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把它运用在表现亲情及子女教育的作文主题中。而在深入学习文章后,我们可以文中的主人公触龙入手,从他能迎难而上,将逆耳的忠言变成和风细雨的拉家常,反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千年琵琶的过程中来说明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解读

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可以多元化,所谓“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是说性格习尚不同的人在阅读中各有所好。因此在把握作品主旨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甚至提出质疑。例如,有人认为窦娥的三桩誓愿,“混淆了其复仇对象与其他公众的利益界限,将一己之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人”、“窦娥的复仇一定要牺牲其他无辜者的利益吗?她有这种形式的复仇权力吗?”最后结论是:“窦娥:一个善良的野蛮人。”(参见《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4期)如此观点可谓新颖。同是对窦娥的解读,《窦娥式的抗争:人肉筵宴中弱者的呼号》(《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4年第5期)一文,立足于《窦娥冤》全剧的有效把握,提出了“窦娥的指斥天地和三桩誓愿,与作者的反抗精神,事实上仅是一种表面的巧合。从整个剧本看,窦娥之悲之冤,不在于她的反抗性,恰恰在于她亦步亦趋地顺从那个社会所倡导的思想和规范,一生恪守孝道和贞节,危难来临时信官府、信天理,却最终被那个社会扼杀”的观点,应该说这一观点很有个性。不仅于此,从对张驴儿逼婚的抗争、对桃杌屈打成招的控诉,对最后指天斥地三方面如何认识,结合全剧实际,作了有理有据的阐述,最后指出“在这样的社会,弱女子窦娥无处可逃,无法反抗,只得充当封建伦理秩序构筑的‘文明祭坛上的牺牲品。她的哭诉和祈祷,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无非是几千年来无数的人肉筵宴中悲惨弱者的几声微弱的呼号”。可见,对同样的一篇课文进行多元化地解读,从不同角度去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同时也能让课文素材得到充分地燃烧。

三、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一材多用”

在理解文章多义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同一个素材中多角度提取关键词,或者让学生尝试将同一素材应用于多个作文题目之下。当然在这一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提醒学生切勿生搬硬套。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主要人物烛之武,以三寸之舌说退百万雄师,可谓智慧的化身。他站在对方立场,分析利害关系,可当作通过沟通化干戈为玉帛的典型;他的临危受命,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操;他大器晚成,说明了成功需要机遇。文中的次要人物佚之狐举荐烛之武,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郑伯认错,说明知错能改的可贵、真诚与团结人才的重要。秦伯退兵,是双赢智慧的结晶;晋伯退兵,不失为善忍者的代表。这些都是作文的绝佳素材。

四、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挖掘积累教材的意识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教材中广泛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就能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如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筛选的眼光从教材中存在着相关或相似的事例精华中提炼出一两句,加以分门别类,冠以诸如“爱国”、“素质教育”、“说话艺术”等话题加以汇总,以丰富自己的作文资源。例如:

(1)表现和谐共赢、团结协作的。

①位于廉颇之右的蔺相如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不利,“定国双璧”名扬天下。

②六个大国虽强大却并不团结,甚至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

(2)表现亲情及子女教育的。

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的言论给意气用事的赵太后当头棒喝。

②父母越俎代庖,干涉子女自由,终酿成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

……

总之,激活思维之水,运用语文课本中一些相关的经典性材料作为写作的素材,其亮点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熟悉的材料仓库,帮助他们减少由于积累不足而造成的作文内容空洞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学以致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引导学生与教材展开对话,多元化开掘生发学生拥有的不多的写作素材,使之得到充分地燃烧,就能让学生在作文时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猜你喜欢
窦娥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窦娥冤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谁杀死了窦娥
谁杀死了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