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作业有效性反思

2015-05-30 11:09舒广松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布置有效性科学

舒广松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整合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内容的设计也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从2014年开始,宁波中考《科学》总分为180分,占中考总分比例有所提高,理所当然,家长和老师更加重视《科学》的学习,重视的形式之一,则大大增加《科学》的作业量。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成了最突出的问题,机械重复和高耗低效的作业训练模式,成了《科学》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许多孩子喊出了:《科学》作业,想说爱你真的好难。

减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喊了多少年,学生盼了多少年,为什么难以实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边高呼初中学生课外作业要“轻负高效”,一线老师却为了所谓的成绩,大搞题海战术,布置大量的作业,许多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于是通过手机短信,QQ和微信等通讯工具上传答案,只为完成作业,以此来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检查,规避惩罚。试想,如此重负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作业乱象,能达到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和目的吗?作业的有效性从何谈起?因此,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深思。

一、现阶段,初中《科学》作业存在以下不足

(1)《科学》作业偏多,偏难。《作业本》和《课时作业本》里面题量大,《方法指导丛书》和《SMJ》里面题目偏难,《科学报》内容繁多,其中的《作业本》、《课时作业本》和《方法指导丛书》是同步作业,基础好点的学生每天完成这些作业至少要1小时以上,部分潜质生根本完成不了,科学作业偏多偏难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2)科学作业针对性差,没有分层次布置作业。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而老师布置作业却千遍一律,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对一部分潜质生,完成作业是有困难的,而我们老师布置作业贪图方便,全班整齐划一,都做同一种作业,许多学生完不成作业,只有想方设法去抄袭,这样的作业,是无效的,而且会破坏班风学风。

(3)作业形式简单机械,《科学》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布置作业缺乏创新,据调查:学生最喜欢动手制作类型的作业,《科学》课程有这个天然的优势,但是我们老师却忽视了这个优势,因而也就没有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4)轻反思反馈。许多老师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批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一无所知,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老师也没有及时了解,因而就谈不上有效订正,这样的作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要提升科学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除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外,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是《科学》有效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围绕《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和大家共同探讨。

二、如何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

(一)《科学》作业的设计应具有效性

依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设计一些多元化,分层次的作业,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科学》作业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1)精选试题日常化。作业是知识的发展和延伸,老师绝对不能一味给学生布置大量《科学》作业,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挤占了学生学习其他功课的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布置作业是老师备课环节中重要一环,老师要根据学情,根据课堂中的传授的知识点,精选试题,适量布置。

(2)作业要分层次,教师要合理把握《科学》作业的梯度和难度。《科学》作业偏难偏怪,是学生完不成作业另一个原因。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把题目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提),可以将一道题设计成不同梯度,分成若干个小题,从易到难,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相应的小题,为了合理把握作业的难度和区分度。我们老师备课时要把相关的作业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教学内容,把难度大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这样可以降低难度,又可检查学生的听课效率。

(3)作业形式多元化。据权威部门调查:学生最喜欢的作业类型是动手制作类作业。老师在布置《科学》作业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比如,可以用小实验来代替书面作业,初中《科学》(华师版)教材编写,特别重视生活中的科学,中考试卷中也出现一些考察小实验的题目:2014年宁波中考《科学》试卷中第24题是考查学生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如果学生亲自制作过,一般都会正确回答,而假如没有亲自制作,则很容易出错。因此,要重视活动和实验,而布置学生动手做小实验,比书面作业好,学生喜欢,又符合新教材编写精神,中考还能取得不错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喜欢这样的作业,不会觉得这样的作业是一种负担,而是信心满满,兴趣十足去完成。再比如:阅读类型的作业,结合教材内容,提供更多诸如“科技漫步”和“科学足迹”等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以获得信息,并相互交流,汲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也不再觉得科学作业枯燥乏味。此外,想象类型的作业也可以适当布置,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设计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女宇航员王亚萍在“天宫一号”里给全国学生上课,可以展开“假如没有重力,人类将怎样生活”想象,并写成科技小论文。学生这时会兴趣盎然去收集资料,不甘落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智慧的火化将会形成燎原之势。

(二)作业批改和分析应具有效性

批改作业是教师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第二,要将易错题和普遍错的题进行归纳,分析错误原因,并收集相关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加以巩固。教师在讲评中要有针对性分析,查找错误原因,要细讲慢分析,让学生主动“悟”出错误原因所在。

(三)要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还必须做到作业讲评及时,辅导及时,而且辅导要有针对性

作业讲评不仅仅是简单让学生对对答案,订正错误,作业讲评应根据教师对作业批改时获得的信息,指导学生完善改进学习而采取的补充措施,同时,讲解方式灵活多变,对于作业中普遍性错误,教师要及时到班辅导,边讲边改边练,偶尔出现个别错误,则采用个别辅导方式。

三、小结

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作业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理想追求,《科学》作业的布置,靠量取胜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科学老师要多动脑筋,做足功课,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力求《科学》作业形式多样,分层合理,针对性强,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和评价。激励学生做作业的内驱力,这样的作业,是轻负高效的作业。《科学》作业要达到轻负高效,对科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要求教师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②要求老师脑勤手勤,课前充分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情。③不断学习,积累教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布置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作业,学生才会喜欢、亲近和信服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乐于学习《科学》,乐于做《科学》作业,自然,学生的负担轻了,压力小了,效率也会更高,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够得到激发。

猜你喜欢
布置有效性科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科学拔牙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