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2015-05-30 11:09纪秋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成因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显,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受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中职贫困生大都存在焦虑、自卑、恐惧、失眠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成因;解决策略

一、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大都因为应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等而选择了中职教育,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因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和热爱而选择了中职学校。调查表明:中职学校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农民工家庭以及城市相对贫困家庭,部分学生为单亲家庭子女,许多中职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贫困,学习与成长常陷入无助困境。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中职学生在面临成长困扰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社会的激烈社会竞争,其未来职业选择也迷惘无助。中职学生面对着生活、学习、成长、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中职贫困生更为明显和严重,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焦虑或轻度抑郁问题。表现为针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极为不满,缺乏对自己学习和生活意义的正确认识,不愿与人接触,容易出现抑郁、自杀以及犯罪等问题。

(2)过度自卑或盲目自尊问题。中职贫困生中部分学生消极自我评价,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其他学生优于自己、高于自己,而产生过度自卑心理。也有部分贫困生盲目自尊,不愿意接受其他学生的帮助,特别是故意隐瞒自己家庭实际状况,表面上感觉很自强自立,内心深处却极其脆弱敏感,实际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3)情绪不稳或心理恐惧问题。部分中职贫困生脾气暴躁喜怒无常,部分学生不愿与人交往或者不会与人交往,缺少朋友,不懂沟通,还有部分贫困生心理恐惧,生怕与人接触交往,使人际关系陷入困境,身心无法健康发展。

(4)压力过大或失眠多梦问题。部分中职贫困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失眠多梦,或者影响学习听课质量,给其学习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导致其自卑心理严重,情绪焦虑不稳定等。

二、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贫困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其生理与心理变化很大,也是影响其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业压力相对较轻,无需面对频繁的应试考试检测等,然而由于部分贫困学生自律性较差,在学业压力减轻的同时,却造成了精神空虚、意志薄弱、不思进取等现实问题。加之正值青春期的贫困学生中大都多疑、敏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从而带来许多烦恼和困惑。再有部分贫困生比较内向、自卑,在青春期出现各种问题时,也不愿与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求助,不喜欢与学生沟通交流,导致问题日益严重。

2.家庭环境因素

中职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大都较差,其衣食住行与其他学生相比无法满足自己理想要求,学习方面的需求也很难实现。这种情况下,贫困生的穿着服饰,手机、电脑等日常用品等方面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距。因为穿着粗鄙、用具简陋、生活拮据,造成贫困生容易引发其他学生的异样目光或者被视为“异类”。这种情况下,贫困生容易自卑,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对学习、生活的信心,甚至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

3.学校教育因素

中职教育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针对贫困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限,或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也容易引发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我国中职学校的贫困生比例占20~30%比例。针对这部分贫困学生群体,许多学校通常只注重经济上的资助,却未能对贫困生的特殊境况给予充分考虑,未能注重其心理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学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然而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缺乏,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1.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针对中职贫困生而言,心理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学校和班级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班委会等的作用,有效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中职贫困生营造健康、和谐、团结友爱的良好环境氛围。老师和同学都应给予贫困生以关爱和帮助,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爱、团结,让贫困生感受到学校和集体的温暖,帮助贫困生自觉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同时应让贫困生和其他同学之间建立真挚的感情,社会、学校也要多给予经济上、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让贫困生能够正确对待社会和学校的支持和帮助,逐渐消除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给其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相关调查表明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应尤其关注中职新生的适应问题,不断完善入学教育,既要做好中职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又要加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生理卫生、就业择业等教育工作。

2.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

中职学校应建立一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针对贫困生而言,教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教师个人品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贫困生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要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针对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定期组织有计划的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教师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正确和积极指导贫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再有,学校应科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特别是对贫困生更要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帮助其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消除心理困惑,保持乐观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此外,还应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利用各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为贫困生提供适当心理辅导,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帮助贫困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需要社会、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共同协助支持。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项助困政策,尽量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为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相对良好的环境。针对当前部门中职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不完善的现状,中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完善,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奖学金制度,鼓励贫困生努力学习。同时,还应结合中职贫困生特点,设置勤工俭学岗位等,帮助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有效减轻经济负担,并形成自强、自立的良好意志品质。通过勤工俭学活动,既能够改善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又能够使贫困资助从无偿转化为有偿活动,进一步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四、结语

总之,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倍受关注,整个社会、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等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从而帮助中职贫困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新伟.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2).

[2]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佘双好.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纪秋红(1982.09~ ),女,教育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