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旧事》岁时节物资料的撰述及史料价值

2015-05-30 02:44肖素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摘 要】《武林旧事》在岁时节物方面记载范围广阔,大到朝廷皇帝的生日庆典,小到街坊市井的日常生活。周密用细腻的笔触记下了临安城里横向和纵向的两道民俗采风,保留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生活资料,为后世的民俗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文献方便。

【关键词】武林旧事;岁时节物;史料价值

《武林旧事》里记载岁时节物的卷数颇多,在这方面,《武林旧事》可以说是继承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传统,并做了更好的发展,成为可以令人呼吸领会古人生活气息的南宋生活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岁时节物资料综述

《武林旧事》里记载岁时节物的卷数颇多,如卷二和卷三里大多数条目都是记载一年里的节日名称、庆祝方式和人们的出游纪念活动等,而卷六整卷就是一项横向的民间生活采风,详细记载了当时临安市民的每一项生活痕迹。卷十第二条张约斋赏心乐事里,记录从一月到十二月整年的生活状况,介绍每个月份里的主要节日并记载下琐碎的出行活动。

1.纵向记录:元旦到除夕的节日庆典

先看“纵向的记录”。纵向记录表现为有时间的顺序性,从卷二到卷三里我们可以理出一条大众化的纵向线索。从全文的第十二条记录元正开始第四十八条岁晚节物,时间阶段为一整年,记录的重要节日有立春,元夕,灯品,西湖游幸,祭扫,端午,中秋,观潮,重九,岁除等。这两卷以节日为线索,把宋人一年的生活状况贯通起来成一整体,让我们对宋代的风俗民情有很深的感受和了解。

选取“钱塘观潮”一项为代表,一窥临安市民彼时之生活风貌。其它的节日如清明元宵除夕等都是中国传统的节庆,虽有其本地特色,但区别不大,独独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生日,却相当的有杭州当地特色。据《武林旧事·观潮》记载,南宋临安将每年的“潮生日”定为每年潮头最为盛兴的农历八月十八。

此条里开头就记:

浙江之潮,天天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为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吐天沃日,势极雄豪。

同日,也是南宋朝廷每年的就“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之日。除此之外,临安人们除了观潮,还有“弄潮”之喜好,进而演化成为一项极具刺激和观赏性的节目。所以,八月十八这天,无论是观自然的潮汐之态,还是观赏弄潮或是朝廷的阅兵,都是及其隆重和热闹的。这天,临安市民全城倾出,甚至禁中也早早定好车驾,以便到时莅临观潮。此时钱塘江边气氛之热闹有一段文字可为见证: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睹此情景,勿论当时潮头如何之盛,水军检阅是如何的气势雄伟,吴儿弄潮是如何的精彩震撼,此时,已经不难想象当时临安观潮之盛况了吧。

在第十卷里有一个总体性的记录,也可以理出一条具体到个人岁时生活的纵向线索。在这卷的开头,有个并序,署名张约斋,即张镃。叙述了他记载一年节物的起因,并抚今伤昔,尽叹风流沦落之悲。此条本为张镃所记,周密把张镃所载录入在《武林旧事》里,作为一条记录个人活动的“岁时记”。记事顺序为: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十月孟冬、十一月仲冬、十二月季冬。在这里,我们以张镃为代表来大致了解一下整个社会的风貌。如正月孟春就有天街观灯,湖山寻梅,人日煎饼会等活一系列的活动。二月里有代表性的活动如社日,挑菜。三月里数斗新茶最为有名。四月里可以赏新荷,斗草。其中斗草是古代的一项民俗,五月五日有踏百草之戏,唐人戏称为斗百草,后来演变为一种游戏,在唐宋两代都很有名。五月端午节最为隆重。六月七月八月里有乞巧,寻桂等活动。九月重阳,可以登高赏新菊,饮菊花酒。十月十一月属冬季,这时人们有开炉,立冬家宴的一些活动。十二月为一年的终结,除夕最为隆重,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会有一系列的方式庆祝。

2.横向采风

横向的采风主要记录在第六卷、第九卷中,另外,第十卷里也有所涉及。比起纵向的记录来纵向的采风更具有临安市民活动的影子,例如卷六里,记录了市场、酒楼、歌馆、瓦肆、租赁、作坊、市食、美酒,演出名目等。这些活动里处处贯穿了各种类型小商小贩及艺人的影子,他们出入于酒楼、茶坊、食店等,甚至每个街头巷尾都有他们吆喝过的痕迹。其中酒楼象征着富贵,多是达官贵人、富商名流等的消遣去处。据《武林旧事·酒楼》记载,临安共有著名官营酒楼12座,名营酒楼18家,而在这些大小酒楼,最为出名的要数上文提到过的涌金门外西湖边的丰乐楼。其繁盛,我们在上文介绍西湖名胜时已经具体写到,这里就不做复述。茶坊和街头巷尾的食店,则是象征着平民的去处。相比较装潢富丽的酒楼,它们更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因此更具有生活的气息。这些都可以在《武林旧事》的歌馆、茶肆、食店等条目的具体记载中感受到。

横向采风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内容的琐碎化,生活化,记载也更周详完备。就拿记录的市食一项来说,就有八大类共二百三十五种食品。从蔬菜水果到肉类,从腌制、凉拌到烧烤,从飞禽、走兽到鱼虾,从糕点、粥类到各类酒水饮料,无所不备,仅馒头一项就有九种花样,分别为:寿带龟、子母龟、欢喜、捻尖、剪花、小蒸作、骆驼蹄、大学馒头、羊肉馒头。还有一种名为“签”的食物,是类似于今天的卷饼之类的吃食,它也有很多花样名目,仅在《高宗幸张府节次略》一文里就提到了六种:鸭签、妳房签、羊舍签、忳掌签、蝤蛑签、莲花鸭签。此外,另外,在卷九里,还以张氏家族为例,记录接待高宗的供进御筵节次和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食物,渲染仕宦贵族的生活之奢华富绰。卷十中,又记载了一年十二个月里官宦人家的生活历程和食物种类,再次侧面地描绘出南宋临安人民生活之丰盛多姿。除此之外,《武林旧事·小经纪》一篇中还详细地记录到了临安市民的经营行当,共有一百七十八种。仅以修补为事者就有修皮鞋、修冠子、接补梳儿、补锅子、整漏、修扇子、修砧头等十多种。由此可遥想到千年前临安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岁时节物文献的史料价值

正如人们对它所下的定义:“岁时节物或民俗,是指某一群族在一年中的某一特定时段,(一天或一天以上,举行的具有集体性、礼仪性或习惯性的活动。)”宋皇室因为靖康之难而南迁,最后把临安定为行在,其实也就是都城,由于皇族的迁移所带的习俗之变化更为明显,他们把某些北方的习俗带到了临安,并影响了临安市民的某些风俗,同时,他们也深深受到临安本地风俗的感染并在生活上发生了某些变化,这样,南北两种风俗在临安开始交头,又彼此改变和融合,形成了周密笔记中所记的广阔而丰富的临安市民风情。如端午节,《东京梦华录》端午条所载,乃是宋皇室在北方生活时的一个传统节日,南渡之后,这个东京的端午节习俗一起传到了临安,《梦梁录》五月条、《武林旧事》端午条所载的就是南渡之后的保存状况。又如七夕乞巧,《东京梦华录》七夕条记载了南渡之前的内容,而《武林旧事》乞巧条就记载的是宋皇室南迁之后把这一习俗带到临安的庆祝状况。因此,《武林旧事》在记载岁时民俗方面的功劳巨大,具体可以从三方面阐述。

首先,记载了宋皇室南渡后,临安市民的岁时风俗,保留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生活资料。这为后世的民俗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文献方便,可以根据《武林旧事》中的记载情况与南渡之前的北方习俗做显性的对比,反映移民对民俗变化的影响。此外,后世研究者还可以根据这个大的时代环境习俗,对一些著名诗词人的身世背景做更深入的了解,做到真正的“知人论世”。

其次,宋皇室的南渡,带来了大批的乐师、乐工各种伎艺等,这些人寓居临安后,开始和当地的市民伎艺文化融合,形成了南北文化的一个小交合。而周密的《武林旧事》就恰好抓住了这个焦点,把它们交融的盛况尽收书内。在《武林旧事》的小经纪、西湖游幸、瓦子勾栏、市井等很多条里生动记载。

再次,《武林旧事》不厌琐碎,不厌繁杂,细致的记录市民生活的具体用度条目,比起正史来说,它无疑是更具有人物和生活的气息,弥补了正史的不足,扩大了临安城市的影响,弥补了城市生活细节。古代正史多是记载帝王将相,或是名士高流的风云事件,而对于市井百态、民生忧患等却大多是忽略的,而笔记小说恰好相反,它的详细琐碎、深入市民生活深处,正好可以填补正史所空缺的空白。这也是包括《武林旧事》在内,大部分笔记小说共有的特性,

三、结语

《武林旧事》保存了详细的、准确记实的岁时节物资料,为后世研究南宋的民俗民风提供了几乎确凿的文献来源,它在记载岁岁时节物方面资料的可靠性可以堪比史实,这要归因于周密本人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以及他的家学积累。总之,周密用细腻的笔触记下了临安城里最详实的民俗风采,保留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生活资料,为后世的民俗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文献方便。

参考文献:

[1]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9

[2]耐得翁.都城纪胜[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3

[3]吴之牧.梦梁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3

[4]刘静.周密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2006年第三期

[5]刘继猛.宋代都市笔记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肖素娟(198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