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初学阶段必不可少的规范性训练

2015-05-30 06:12张开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

张开会

【摘 要】本案例主要叙述笔者给初一新生上的一堂文言文课中出现的问题及课后的反思与改进措施。笔者刚开始没有重视初学文言者的认知规律,过度追求课上的开放性,忽视了学生习惯的养成。后经研究、思考、实践,得出文言文初写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规范性训练。这样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更好地、真正地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初学阶段;规范性训练

一、情景概述

去年,我接手新初一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为初始年级,学生要接触很多新鲜的知识,文言文便是其中之一。怎样能让他们快速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记住那么多奇妙的文言文词汇?我没有教初一新生的经验,于是询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又看了一些教学录像带,然后精心准备了一堂课,请了学科组的老师去指导。

那堂课,我是分为自学、质疑、展示、检测四个环节进行的。自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四人小组的互帮解决字音、朗读问题,学生们你一字我一句还算顺利地读完了全文。质疑环节也挺热闹,学生们七嘴八舌提了很多的疑问,但与我设想的不同,许多重点字词学生们看不到,相反太多的不重点字词被反复提及,还有不少问的字词是课下注释标注了的,这样,我花了不少时间来补充提醒。展示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学生说说对文章内容、情感等的把握,因文章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就说准了。而到了检测时候,我板书的四个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出来的寥寥无几,学生们不是缺字就是只能说大意,总之,与我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学生的掌握不牢固。

我后来收了几个学生的课本翻看,上面的情形确实让人忧心,有的课本上零星地划着几条线,写着几个字的含义;有的课本上记得都是字,也分不清哪是哪的对应解释;还有的估计是预习时抄参考书了,每行下都是句子的翻译。我愕然了,是啊,这样的课本将来如何复习?

二、课后反思分析及改进措施

新的课程改革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然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究竟该起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是要摸索完善的,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是有道理的,我这个师傅领路人的角色一定要做好,初一的学生在文言文初学阶段,受知识水平的限制,极难从一开始就进入自主学习的阶段,需要从预习方法、讨论形式、记录模式、复习方式等等诸多方面先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待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技能之后,自主探究学习才能更显效果。

我一开始并没有重视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所以那堂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之后的一段时期,我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训练模式,让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规律。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所带班的学生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已相当不错,现在的课堂学生们的表现开而有度,拘而不泥,课本的记录整洁有序,重点突出,为复习备下了充足的资源。

下面是我实践有效的规范性训练的主要方面,总结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预习中的规范性训练

每次学习一篇新的文言课文,我往往布置明确的预习内容,涉及文学常识了解、字音疏通,内容理解质疑等方面,我主要是从预习时的书本标识上作规范要求。如课下注释中出现的出处、作者、朝代等常识,用显著的粗横线明确勾划出来;将课下注释中标注的字音圈出来,并在原文中找出这个字加上点,为加深记忆可以再在字上注一遍;同样需要勾划的还有课下注释中单独列出的字词解释;而预习时读不通畅的地方或根据注释也理解不了的地方则要求用铅笔作标志,留待课上解决。

现代的学生由于经济允可,手头几乎都有一本文言文翻译参考书,过分依赖或不适时使用会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危害。因此预习时我也对使用参考书做了规定:在完成上面那些预习步骤前不宜翻看;不允许在课本上直接抄参考书上的整句翻译;适宜在小组讨论质疑及复习时使用。

(二)课堂教学中的规范性训练

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就成了学生查漏补缺、驰骋思维、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天堂。我在课堂上禀承的基本原则仍然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只是在探究时的方式内容及探究后的记录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范,使学生学而有方向,记而有成就。

比如课堂中的探究环节,我先从形式上进行规范,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集合小群体的智慧进行;而内容上主要是解决预习中发现的疑难点,疏通字音、断句及语意。如果讨论中大家意见一致或根据参考书能确定的字词含义就可以标注在课本中了。我在最初实施这种讨论记录的方式以前已经规范好学生们用何种标志在书本体现实词、虚词或词类活用、通假、一词多义等现象了,因此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讨论之后的书本记录很能展现学生们的智慧与风采。

在学生自主讨论质疑中,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我那堂课出现的学生什么都问的情况,会不会影响重点的把握,如果讨论中学生都在围绕“途中两狼——途:道路,中:中间,两:两只”等问题商讨的话,那么势必会影响效率,重点难以体现,而且都在书上记的话也很乱。因此,我对此也作了规范:课下注释有的只需在文中加点注,句画注释;注释中没有的判断重点实虚词记录,能掌握的不必要写。这样时间长了,不仅书本记录规范整齐了,学生判断重点文言文词汇的能力在无形中加强了。

(三)文言文练习中的规范性训练

文言文的考查涉及面较广,文学常识、字词句翻译、词性用法及内容理解、主观表述评价是常出现的类型,我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经常给学生总结一些做题的技巧和规范,常用的口头禅是做某种类型题“X步走”。

例如通假字翻译“两步走”——通什么字?怎么译?有了这个规范,学生在翻译时就不易丢一半分,知道如“满坐寂然”中的“坐”应分“坐通座”及“座位”两步翻译了。

再如句子翻译“三步走”——找准重点字词,判断好有无特殊句式,最后“留”删“换” “补”字字对译。举个例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一句的翻译,第一步:找准“每”“假借”“手”三个重点字词,先译在头脑中“经常”“借”“用手(注意词类活用)”;第二步:判断出“假借藏书之家”是状语后置句,译时需倒装,将“于藏书之家”调到谓语“假借”之前,且句子缺主语,也属省略句模式;第三步:将句中的单音词补为双音词。这样译出的句子“(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录”就能保证准备率了。

还想再说说文言文主观表述题练习中的规范训练。这类题近几年比较流行,或评述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或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学生做这类题往往话说不完整。我也针对其中常见的一种认识评价题型对学生进行了“三步走”的规范训练——先表明自己态度,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最后联系现实谈谈现实意义。也举一例,“著名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你如何认识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呢?”做此题第一步:表明你的态度“这种境界值得赞赏”,“我钦佩他这种思想境界”;第二步结合文章分析“范仲淹在当时条件下有如此旷达的胸襟和远大抱负难得可贵。”最后联系现实“我们应学习他这种境界,志存高远,有更高理想和追求”。

在长期不断的熏陶之下,现在我班上文言文复习课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我读到了某题“这题应当这样思考”,学生就齐声接“三步走——”,轻松愉悦之中共同完成某题的思考回答。

总之,进行一些规范性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规范往往只是形式上的,绝不能束缚学生思想。初学文言文的学生们只要让他们在这些规范性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使他们在学习文言文中获取更多的乐趣。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更欢!

猜你喜欢
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变抓分难点为得分亮点
重点: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