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2015-05-30 07:33
看历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部局外滩租界

清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各国巡捕合影。图/FOTOE

在1943年一个寻常的阴冷冬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租界的实际行政管理机构)董事会召开了最后一次董事会会议,“目的是为了最终了结工部局一切未了之事”。

此前的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卷入战争中,二战全面爆发,中国与英法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不久,英、美政府宣布废除在华的治外法权并表示将上海等地租界的行政与管理权交还予中国政府。法国紧随其后,同此表态。针对同盟国的这一行动,并为了改铸汪伪政府的傀儡形象,1942年,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尽速撤消在中国的租界”。1943年8月1日,汪伪政府与日本驻南京大使在原公共租界工部局礼堂举行了租界交收仪式。

只是,此时种种指向租界回收的行动,在法理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厘清:譬如是谁的租界?由谁收回?于是,租界回收一事暂且搁置。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11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才正式对外发布《接收租界及北平使馆办法》,宣布收回上海租界。

20世纪40年代,上海法租界,在街头上遛狗的西方妇女。图/Jack Birns/FOTOE

1919年4月,上海码头,等待离开的外国人。图/FOTOE

民国时期,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印度巡查员和有轨电车。图/FOTOE

回溯租界的建立,要追溯到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港通商,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上海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次年11月,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来沪,并与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11月29日,正式达成辟设上海英租界协议,拉开了上海百年租界历史的帷幕。

此后,在上海共有英、法、美三国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成为上海公共租界,此后至租界收回,上海租界一直保持着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鼎立的局面。

在上海租界开辟初期,在沪的外国人数量很少。据统计,到1850年,英租界内,外国人数量仅有50人。那时,租界内实行华洋分居,即华人与洋人被分隔开居住。然而,在太平天国军队占领上海县城后,大量难民涌入租界,逐渐变成了华洋杂居。租界内的人口数量也不断增长。到1930年,公共租界人口密度达每平方英里113920人,已经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伦敦。

在战乱的年代里,租界的“独立”所形成的特殊状态,使它能提供相对安定的生活因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不仅是贫苦人民,不少地主士绅、富商巨贾乃至失意官僚和退役军官等等也进入租界。这些人往往挟资而来,在租界或其附近经营各种行业。由此,大量中国人汇聚租界,形成人口鼎盛、百业兴旺的畸形繁荣之局面。

从1845年11月上海租界设立开始,至1945年11月结束,历时百年。在近代历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也最大。上海租界对上海和周边地区近现代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上海外滩。1845年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此时外滩是旧上海的金融和外贸的中心。图/吴雍/FOTOE

20世纪40年代,上海街头的外国女郎与美军水兵。图/张才/FOTOE

1903年,上海,会审公廨内审判案件的情景。会审公廨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租界中擅自设立有关中国人诉讼案件的审判机关。它于1868年迁入,1899年迁出。图/FOTOE

1904年, 上海租界内,站笼里示众的死囚与围观的洋人。图/FOTOE

猜你喜欢
工部局外滩租界
1937年上海公共租界增捐风波述论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上海外滩夜色
摆渡的人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
抗战时期上海的“煤荒”研究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