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训练实效

2015-05-30 14:10乐清黄雅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层次性当堂课堂练习

乐清 黄雅敏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跳出“题海”,而且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突出重点,减少错误率

练习的设计应该围绕教学重点和学生易错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习题的针对性。

1.重点知识加强练——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机械、盲目地练效益不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抓住学生对重点知识理解的薄弱之处下功夫。通常在学生因理解含糊或容易疏忽,因相似因素的干扰而容易产生混淆,作业中出现错误须及时订正,为克服思维定势或防止思维定势形成的地方设计专项练习。

2.相关知识结合练——构建网络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习迁移往正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数乘法教学时,可让学生用类比整数乘法进行练习。

二、以生为本,练习安排要层次合理

学生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的,我们设计问题时必须明确肯定学生认识活动的个体特殊性,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的动机等方面的差别,所以练习必须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1.分层练习,循序渐进

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同一练习,分层要求

把统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练习“9”的不同表示法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9”可以说成“比10少1”、“比5大4”、“11-2=9”、“三本书与6本书叠在一起是9本书”,你有哪些说法,中下的同学每说出3种奖一个印章,学优生每说出4种奖一个印章,表示法越多,奖品越多。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真正体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理念。

3.不同学生,因材施练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在设计练习上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是课堂教学分层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自由选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基本题,与例题

55+346+45 36+25+64+75

第二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

92+38+62+8 135+46+65+154

第三层次: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

(92+58)+(142+108)(96+49)+157 (68+76)+32+24

第四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发展题,知识的灵活运用)

999+99+9+3 11+13+15+……+25+27+29

在分层练习中,在每个学生保证一定题量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实现各自的自由,达到多层次学习优化的目的,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三、紧跟学情,练习要及时调控与反馈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

学中如何安排反馈的环节呢?我认为必须设计好以下练习形式:①准备性练习,这是在新授课之前,安排一定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②新授课后的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③巩固练习,这是第二次集中反馈,经过第一次反馈和补救后,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从提问中获得信息反馈,并及时地对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调节。这样就能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层次性当堂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不怕死的留下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