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2015-05-30 14:10沈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沈泉

【摘 要】在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必备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但要想确保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充分适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出发,结合专业课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描述,期望通过一系列的改正,使得我们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得学生更具有创造的基础,更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从而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在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中职学生的必备素质,是中职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将来通常会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计算机操作技能也就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每个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必修课程,而且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统一的计算机考试,这也表明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强,加上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有待改进。对此,选取我校一年级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就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缺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热情很难长时间得以保持,甚至认为计算机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很多知识内容已经掌握,所以学习的价值不大,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封闭和单一,这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太大用处,没有形成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性认识,有42.5%的学生认为教学中的授课内容过于滞后,还有36.3%的学生不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有52.5%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已经掌握,这几点因素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目标的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树立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正确目标。据调查显示,有53.8%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看重的是其上网聊天等娱乐功能,有41.3%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过学习目标方面的问题,而且有86.3%的学生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个人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这就容易导致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不利于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学习目标上的不明确,将会严重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三)教材内容设计不合理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1]。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多是中职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自主选择的,所以很多学校的教材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首先,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陆续开设,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很多重复性的内容,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而且随着电脑的普及,一年级新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操作,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其次,现在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职教特色,没有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各专业开展的都是统一化、标准化的知识教学,而且集体授课的方式也在客观上很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方面的弊端,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及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很难适应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个人的引导性作用,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留给多学生更多自主实践和操作的机会与空间。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力激发出来。对此,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主动和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上的交流与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计算机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课上课下多操作、多实践,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讨论、多交流,使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氛围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策略,即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变革传统教学模式,要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并让学生在亲身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3]。

(二)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条件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如Office软件,从2003版、2007版到2010版、2013版,其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紧跟发展节奏,及时更新与计算机教学相关的软件、硬件设施,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更新和调整。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强化理论知识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可以适当延长机房的开放时间,必要时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设施引进机房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立集教学和上机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阶梯教学机房。此外,还要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培训条件,帮助在岗的老师继续学习、扩展知识,以更强的能力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实需要,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课程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所开设,但是多是注重实际操作,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没有建立深厚的信息技术意识。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避免同中小学课程的重复,还要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同时,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定位好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色,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同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效结合,以增强计算机对职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立足职业特色,注重实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就业需求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要更具灵活性,给学生更多上机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最终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小玲.中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05).

[2]王建芳.中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反思[J].科技风,2011,(03).

[3]张涛英.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J].职业,2011,(23).

[4]杨丽萍.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