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锚定”东北亚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42期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刘云山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应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丰富中美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内容和机制建设,防范美国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矛盾来恶化我国周边环境的企图。

10月10日,朝鲜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纪念劳动党成立70周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9日一天之内,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金正恩发去贺电,还委托转交亲署函;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率中共代表团出席庆祝活动,并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专程到朝鲜驻华使馆出席庆祝活动,引发极大关注。

随后的10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会见了出席中日第二次高级别政治对话的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双方在会见中均表达了希望即将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取得成果的意愿。分析人士认为,东北亚国家加强沟通与合作不仅有利于本国,更对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安定、繁荣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朝关系的“变”与“不变”

在外界和媒体并不看好中朝关系走向之际,中朝却开展了如此高规格的外交互动,意义重大。

首先,中朝最高领导人再次强调要继承中朝传统友好关系。习近平在亲署函和贺电中分别说道,“我们愿同朝鲜同志共同努力,把中朝友谊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金正恩在会见刘云山时说:“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留给我们的最大外交遗产就是朝中友好。把这一宝贵财富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是朝鲜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可见,中朝传统友谊是非常牢固的,双方都不会轻易抛弃。

其二,标志着中朝关系已经走出所谓的“低潮”期。所谓的“低潮”发生在金正日去世后,特别是2013年2月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所谓的“战略负资产”论、“弃朝”论等在这一时段集中爆发。当然,上述毫无战略远见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此次中朝高规格的外交互动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国是不会“弃朝”的。

其三,发展中朝关系是中国党和政府长期的战略方针。习近平在给金正恩的亲署函中说:“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朝关系,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朝关系发展,坚持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两国关系。”金正恩在会见刘云山时说:“朝方愿同中方继续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加强各领域交流和务实合作。”

其四,中朝能管控好分歧,朝核问题不会影响中朝关系大局。虽然,朝鲜已将“实行经济建设和核武力建设并举”的方针写入党章和宪法,但是,金正恩在当日阅兵仪式上的讲话中并没有要加强核武力建设的内容,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其五,高度評价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是见证和传承中朝友谊的重要载体。10日上午,刘云山参观了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展厅,深切缅怀6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历尽艰辛,赢得胜利的光辉历史。11日上午,刘云山专程赶赴安州祭扫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并在祭扫活动上发表讲话,向长眠在朝鲜大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致以沉痛悼念。刘云山说:“在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生死相依、浴血奋战的卓绝历史,是见证和传承中朝友谊的重要载体。”

总之,中朝关系的“变”是指在中朝传统友好关系中汇入时代的元素,如合作、发展、共赢等理念,也不回避双方的分歧。中朝关系的“不变”是指中朝友谊的基石牢固,发展中朝友好关系的共识不变,大局不变,方向不变。

中日韩的结与解

之后的10月14日至15日,2015年东北亚和平与发展滨海论坛在天津召开。众多关注东北亚地区形势的政商学界人士为战争阴影时隐时现的东北亚地区的发展路径出谋划策。

与到会的许多同行一样,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对当前局势有赞有弹。他提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裁军30万的宣告,“我认为这一决定值得赞赏,近邻各国都应该向习主席的这一理念学习”。

与此同时,鸠山由纪夫对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安倍政权正在修改宪法解释,推行新的安保法案,解禁集体自卫权,加大了卷入战争的风险。日本不应该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一个能够发动战争的国家,而是成为一个不去参与战争的国家。

就在同一天,安倍晋三在日本首相官邸会见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时,表示会努力使近期将在首尔举行的日中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取得重要成果。

如何趋利避害,使中日韩三国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韩国NEAR财团理事长郑德龟10月15日在韩国《中央日报》网站上发表文章,分析了中日韩三国国民心中存在“疙瘩”的原因。在过去数十年间,东北亚三国的经济关系的紧密性逐渐提高,生存关系和产业关系的互补性深化。各个产业附加价值的链接结构也彼此复杂地缠绕在一起,且地区内的文化和艺术交流、旅游和教育等交流和社会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活跃,知识生态界也正在加速融合。

郑德龟认为,虽然经济和社会如此紧密相联,东北亚的安保矛盾却更加高涨,国民感情之间的鸿沟也在逐渐加深,这是因为各国未能形成地区共同的价值观。从历史上来看,三个国家既没有为对抗共同的敌人而战,也没有地区内部的联合防卫意识。并且由于对不幸的近代史的深刻记忆,历史问题的政治化等倾向非常明显。

新形势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东北亚地区是我国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的交汇之地。如何经营好东北亚地区的周边环境,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我国外交必须面对的课题。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为我国如何在新时期开展有效的周边外交指明方向。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应时刻秉持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东北亚地区汇聚着中日韩等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经济体,随着俄罗斯发展战略重心的东移以及朝鲜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这一地区正迎来实现区域合作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我们所实施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不但能够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充实,也能够加速中韩自贸区建设,加强中朝、中日关系,为我国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同时,我国所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构想也能为东北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新的路径。东北亚在地理位置上扼守着“环日本海经济圈”以及通向北极新航路的鄂霍次克海。中俄日韩等国都是海洋大国,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务实合作,加快图们江流域的国际开发,我们可以将东北亚地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随着2014年美国经济逐渐走向复苏以及奥巴马总统失去对参众两院的控制,美国未来必然会在这一地区投入更大的精力,这也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战略压力。为此,中国应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丰富中美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内容和机制建设,防止因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给中美关系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要防范美国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矛盾来恶化我国周边环境的企图。

二战之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的基石。随着日本逐步解禁集体自卫权和国内政治势力日趋“右倾化”,这一秩序正在遭受严峻的挑战。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美朝韩在这一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相关东北亚国家共同维护二战之后形成的地区秩序,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建设,以此彰显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

这些清醒的战略判断,锚定了战略大趋势的发展方向,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中国坚持共同发展的理念不会动摇,中国坚持促进亚太合作发展的政策不会动摇。

(《中国青年报》2015.10.16、新华网2015.10.15等)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刘云山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研究*
地方议会交流之旅——关于参加第七届东北亚地区地方议会议长论坛并访问韩国忠清南道的报告
刘云山:推动干部力量向贫困地区倾斜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5周年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刘云山讲话 王岐山出席
刘云山致信祝贺《党建》杂志网开通
中国关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重要指示和刘云山、刘延东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之一)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十周年(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