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示南海“航行自由”是“纸老虎”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42期
关键词:霸权岛礁南沙

长期的“老大”意识决定了美国无法在南海方向“示弱”,不能丢了面子。无论对内对外而言,美国都亟须在南海上演一场好莱坞式的大戏。

早在今年5月上旬,就有美国媒体透露,“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已经要求他的部下考虑介入南海的选项,其中就包括派遣军舰和侦察机进入到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岛礁12海里以内范围。”美国《纽约时报》10月12日报道,美国已知会其亚洲盟友该国军舰驶入南海进行巡逻的具体计划。随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日渐对中国有些无计可施,国内外某些压力日益增大,美军进入12海里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

美“航行自由”是什么

自2015年以來,围绕中国南沙岛礁扩建工程,美国已撇下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不站队”的“虚伪中立的外衣”,从幕后走向前台,动用外交、舆论、国际法及军事等手段直接向中国发难。其中,最过火的莫过于宣称美国海军舰机将进入中国控制岛礁的12海里内进行“航行自由”宣示。

近日,美国国防部的匿名官员透露,美国海军预计将在2周内进入中国最近在南海实施建设工程的岛礁的12海里以内,并声称此项行动或即将得到白宫的授权。

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到底是什么?它在多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而来,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美国整体军事战略的体现?

其实,“航行自由”行动是美国军事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军已经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几十年。只要美国认为某个国家或地区作出了“过分”的海洋权益声索,它就要对这个国家进行“航行自由”宣示,而这一宣示的“受害国”既包括与美国关系不佳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美国的盟友。

例如,根据美国国防部信息,2013-2014年度,美国针对以下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航行自由”宣示:阿根廷、巴西、中国、厄瓜多尔、印度,印尼、伊朗、利比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尼加拉瓜、阿曼、秘鲁、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中国台湾、委内瑞拉、越南。其中,菲律宾和韩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盟友。可见,“航行自由”是美国军事霸权战略的体现,是其挥之不去的“霸权习惯”。

就美军这次的南海“航行自由”宣示,涉及两个关键问题。首先,这次行动是属于美军常态的“航行自由”范畴,还是专门羞辱中国的“炮舰外交”?其次,这次行动只是针对中国的岛礁扩建,还是针对所有南海声索国的岛礁扩建?美军打着国际法(具体说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旗号而来,但如果针对的只是中国,而绕过比中国更早进行岛礁扩建的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那它就明显丧失了在南海争端上的中立立场,与其“维持中立”的官方立场不符。

专家认为,美国最有可能以常规“航行自由”宣示的方式进行这次行动。在中东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在亚太军事挑衅中国只会无谓消耗美国本就捉襟见肘的战略资源。

美“进入12海里”实属霸权诉求

事实上,美军“进入12海里”有三大霸权诉求:

首先,是为了巩固其在南海地区霸权的地位。近年来,中国依然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但更注重“维稳”与“维权”的平衡,在主权相关问题上立场愈发坚定。而美国将南海当成是与中国“掰手腕”的重要区域,极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南海有所作为,认为中国的终极目标是在亚太地区取美国而代之。中国南沙岛礁扩建工程更是被美国视为改变游戏规则和力量平衡的重大动作,美国采取“航行自由”宣示行动在内一切措施,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就是为了阻止中国在南沙岛礁的进一步军事化,特别是要确保中国不在岛礁上部署先进武器。

其次,是为了捍卫美国例外式海洋霸权的规则。美国国会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但却经常对其他国家是否遵守《公约》指手画脚,在航行自由问题上,美国有个“航行自由宣示计划”,意在通过军事和外交行动打压其他沿海国的“过分海洋主张”,该计划并不符合国际法,完全是美国在《公约》制度之外另起炉灶的产物,其实质是希望弱化或削弱各沿海国的主权主张以扩大公共海洋空间,为美军在他国周边进行测量、监听、侦察等非法活动提供便利。具体到南海,该地区的航行自由一直不存在任何问题,中国岛礁扩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该地区提供包括航行自由在内的国际公共物品。美国醉翁之意并不在航行自由问题,而是希望通过炒作该问题,推动航行自由行动来削弱中国在南沙岛礁附近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历史性海洋权益主张。

另外,也是为了维护其作为海洋霸权的脸面。美国的国内国际环境、长期的“老大”意识决定了美国无法在南海方向“示弱”,不能丢了面子。无论对内对外而言,美国都亟须在南海上演一场好莱坞式的大戏。

美军常规“航行自由”行动的国际法基础是《公约》中的“无害通过”原则,即船舶(包括军舰)通过沿海国家12海里领海不能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和平、良好秩序与安全。用“无害通过”原则处理美军“航行自由”宣示,我们是否吃亏了呢?的确,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要求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国领海须经中国政府批准。

但如今,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具体的军事政策似乎正在向国际通行的“无害通过”原则靠拢,即“无害通过”无需相关国家的批准。中国军方变得更加自信,也有胆气进入到美国海域还以颜色。因此,对于应用国际通行的“无害通过”原则处理南海事宜,我们也不必觉得吃亏。

若美军逼近南海岛礁,中国如何接招

就力量对比来看,中美各有优势。在海上,南沙岛礁附近海域水文条件复杂,并不适合大型船只巡航。若美军通过临时部署的方式执行该任务,难以逃脱中方的监控,中国必然会相应增加在相关海域的力量存在。

空中的形势有所不同。一方面,由于南沙岛礁上的机场还未建成,中国海南岛附近的机场远不如美军在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地区的机场近便,一旦有事,中国飞机的驰援效率不如美国;另一方面,飞越南沙岛礁的时间很短,应对窗口期有限,除非中国有飞机恰好在附近空域巡航,否则,远处空域或机场上的中国空中力量几乎无法对此做出快速反应。

对美国而言,海上进入与空中进入各有利弊。海上进入遭到拦截的可能性高,但胜在持续时间长,“演出效果”更好。空中进入容易实现,但滞留时间短,效果很可能达不到预期,而且风险更高。军事专家尹卓表示,美国濒海战斗舰只有3000多吨,在碰到中国在南海维权的执法船或舰艇时,其吨位上不占优势,若遭遇撞击,其舰艇会严重损坏。从安全角度考虑,美国可能会派大型舰艇,如8000-9000吨级的阿利伯克级“宙斯盾”舰进入到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内。

为了应对美军可能的进入,中国无疑应加强对南沙岛礁及附近海空的日常巡航和管控,适当强化力量部署,严密监视美海空兵力的动向,并视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若美军舰机真的进来了,中国的临场反应应视情况而定。如果对方只是偷偷地来,或是打擦边球式快进快出,没有其他挑衅性动作,那么斗争的重点实际上在舆论及外交层面,中方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取证,以警告威慑为主。

若美国舰机大张旗鼓地逼近相关海域,中国可以采取音频警告、航向管制、紧贴跟随等强制性措施进行驱离,并根据美方的反应筹划进一步行动。

只是,既然美国人是为了宣示,第一种进入方式的象征色彩多少会让他们有些底气不足,有违美军行动的初衷,意义不大。因此,美军采取第二种方式进入的可能性更大。

在此过程中,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美国的进入还是中国的反进入,都会非常克制,因为双方都不希望因此导致对抗升级。问题是,双方军事力量在保持克制的同时,还得向世界展示坚强的决心和意志,这就使得对局势的掌控变得困难。鉴于中美南海摩擦已经演变成一场涉及双方权利、规则和荣誉在内的综合博弈,双方都很难让步,美军进入南沙岛礁12海里恐将引发中美对抗升级。即便美军成功在中国来不及有实质反应的情况下完成了“航行自由”宣示行动,结果也绝非美国所愿。美军的此类行动必然激发中国强化在南沙岛礁及附近海域的力量部署,加强对美军舰机的反制,由此,双方可能在南海进行长期对峙。

(《国际先驱导报》2015.10.16、澎湃新闻网2015.10.15等)

猜你喜欢
霸权岛礁南沙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日占南沙与美国的外交应对
“量子霸权”之谜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体系作战条件下岛礁作战中辅助决策问题研究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南沙之歌
基于OODA过程的岛礁防空CGF模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近35年来热带风暴对我国南海岛礁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