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留给父母而不是孩子

2015-05-30 21:38
新传奇 2015年42期
关键词:篓子桑葚黑色

汉朝蔡顺,年少时父亲就去世成为孤儿,他赡养母亲极其孝顺。当时正逢王莽乱汉,蔡顺就采摘桑葚度饥荒。他把红色的桑葚放在一个篓子,而黑色的桑葚放在另外一个篓子。

有赤眉军看见了,就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把桑葚分开放,蔡顺说:“黑色的是给我母亲吃的,红色的是留给我自己吃的。”

原来,桑葚黑色的才是熟透后味道甜美的,而红色的则味道酸涩。赤眉军被蔡顺的孝心感动,于是送给他两斗白米和一只牛蹄。

把最好的留给父母——这是“拾葚异器”这个故事要传达给我们的。年纪稍长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童年记忆:家中偶尔有点儿好的吃食,一定是先拿去给老人。老人没动,孩子不许动。虽然老人心疼孩子,这些东西常常最终还是进了孩子的肚子,但是孩子一定不能要、不能偷,否则轻则被父母呵斥,重则一顿打。父辈们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拾葚异器”这个故事,但是他们依然像蔡顺那样用最朴素的方式恪守着孝道——把最好的留给父母,因为他们同样把最好的给了我们。也许他们给你的东西不够好,但那可能已经是他们的所有了!

有人說“养儿方知父母恩”,但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却“儿当爷养”。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先让着家里的“小皇帝”,两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还怕伺候不到位。如果分等级、排座次,孩子是第一把金交椅。至于老人,反倒排在最后了。

以前,把最好的留给父母;现在,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固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家里不缺吃喝了。但是“把爸妈当儿子使唤,把儿子当爸妈供着”,这样做真的好吗?孩子再金贵,他以后的日子还长;老人再享受,毕竟时日有限。把最好的留给谁,不是更爱谁的问题,而是关乎尊重。不尊重父母而去千方百计讨好一个孩子,这样教出的孩子又岂能孝顺?又岂能不“独”?

(《健康快车·百岁养生》2015年8期)

猜你喜欢
篓子桑葚黑色
故事(外一首)
桑葚
用桑葚干解酒,靠谱吗
空篓子
黑色
摘桑葚
又一年桑葚熟了
黑色星期五
装满石头的篓子
那个黑色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