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两袖清风赤子心

2015-05-30 21:38
新传奇 2015年42期
关键词:路费胡耀邦社员

胡耀邦,一个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熠熠闪光的名字。他“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他是“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

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百年诞辰。斯人已逝,风范永存。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2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贵品质至今仍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我一万次地请求你们,今后再也不许送什么东西来了”

但凡瞻仰过胡耀邦故居陈列室的人,一定会记得那封由他亲笔写给金星大队党支部书记龚光繁的信。

这封写于1961年11月12日的信中写道:

光繁同志并党支部同志:

现在耀简(胡的堂弟——笔者注)先回来,耀福(胡的胞兄——笔者注)过四五天后也要回来。不久前,我曾给公社党委详细写了一封信,请求公社和你们一定要坚决劝阻我哥哥、姐姐和一切亲属不要来我这里。因为第一,这样会妨碍生产和工作;第二,浪费路费;第三,我也负担不起。但是,你们却没有帮我这么办。这件事我不高兴。我再次请求你们,今后一定不允许他们来。

这次他们来的路费,听说又是大队出的。这就更不对了。中央曾三番五令要求各地坚决纠正“共产风”,坚决严格财政管理制度,坚决退赔一平二调来的社员的财物,你们怎么可以用公共积累给某些干部和社员外出做路费呢?这是违反中央政策的啊!如果社员要追查这些事,你们是负不起这种责任的!请你们党支部认真议议这件事。一切违反财政开支的事,万万做不得。做了,就是犯了政治错误。

送来的冬笋和芋头,这又是社员用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特别是现在困难时期,大家要拿来顶粮食,你们送给我也做得不对。但是已经送来了,就只好按你们那里的价值,退回24元钱,交耀简带回去,请偿还生产这些东西的社员。在这里,我一万次地请求你们,今后再也不许送什么东西来了。

1960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龚光繁当时在胡耀邦的老家所在地湖南省湘潭文家市公社金星大队任党支部书记。1958年,大队建了一座小型水库,但在当地买不到发电机,经大队党支部研究,便请胡耀邦的胞兄胡耀福和堂弟胡耀简两人一同去北京,向胡耀邦求助。

这次进京,因为是办公事,路费可以报销。当时因为胡耀邦的母亲也在北京居住,所以他们就顺便给老人家捎了一些冬笋和芋头。同时,公社党委也准备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送给老人。可是胡耀邦却对此很不满意,一直想找机会退回这些款物。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便给龚光繁写了一封长信。这次,胡耀邦虽然帮助买了发电机,但他不同意大队为耀福和耀简解决路费。

龚光繁在写信时客套了一下,也被他批评了一顿:

“要写实在的情况,不许虚夸,也不许隐瞒。你们说我对家乡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不合乎事实。一切不合乎事实东西都叫虚夸……听说我叔叔的儿子耀焘哥生活较为贫困,我没有能力过多地帮助他,送给他两件旧衣服,请你们转告他,让他好好生产,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吧。至于其他亲属,我实在无力接济,如有人提出再来找我,也请你们劝阻,再三地希望你们搞好社员的生活和全队的生产。”

绝不私收任何礼品,总是轻装而去,轻装而归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胡耀邦一家就居住在北京东城区富强胡同的团中央宿舍,直到他当上了总书记也没有立刻搬出去。1984年,为了警卫工作的方便,他才搬到了中南海附近的一条胡同里。他在富强胡同的老房子里,一住就是29年。这房子只在1976年修过一次。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让他配置些家具、调换房屋,都被他拒绝了。大门的油漆早已脱落,也未进行粉刷,以至于有位香港朋友得知此事,特意送来了两桶油漆。胡耀邦1984年搬入的新家也是一所旧房子,只是简单地做了些室内装修,房屋如果有破损,还得趁他出差时才能进行维修。

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直到他逝世一直乘坐的是国产“红旗”牌老式轿车。外国朋友赠送给他好几辆轿车,都被他转到了有关部门。直到他去世后,还是那辆“红旗”车载着他的骨灰……

在日常生活中,胡耀邦严禁家人用自己的车去办私事,他甚至不让自己的专车停在家门口。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子女们很少用车,夫人李昭外出办事也常常是搭乘别人的顺路车。

在任党的总书记期间,胡耀邦出访比较频繁,但是无论走到那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他绝不私收任何礼品,每一次他总是轻装而去,轻装而归。

在访问日本期间,他收到大批礼品,但他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件。归途中,他召集会议专门作了布置,礼品一律归公。有一次,外国友人送来了两套录像设备,他将一套送给了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另一套留在了中南海办公室。很多幼儿园、学校都收到过他转去的礼品。

在国内出差考察,胡耀邦也是轻车简从。

1985年,他带领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到内蒙古视察,途中他坚持和大家挤在面包车内。

他到少数民族地区视察时,面对当地的盛情接待,能说服节俭的尽量说服,一旦说服不了,就设法回避。

有一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送给他一套《辞海》,他当即付了钱。随后一再告诫身边的人,人家送的东西不要往家里拿。

“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胡耀邦对家人和亲属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允许有一点特殊化。

1982年,胡耀邦在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不久便召集家庭会议。他郑重地对家人说,谁要是利用他的招牌和地位在外面做错事,谁就自己负责任,他是不会出面讲情的。这话对他的儿女们来说不言而喻,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深知这是父亲对他们的一贯要求。

1974年,儿子胡德华给母亲写信说,让父母为妹妹上学托人找个门路。不久,胡德华便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说:如果你相信这种没落的东西会永远存在下去,你就不但不配做一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甚至连一名资产阶级进化主义者都不如。胡德华看完信,头上直冒冷汗。直到1976年,胡耀邦的小女儿才由工厂推荐上了大学。

1977年,胡耀邦的小儿子大学毕业了,征得父亲同意,决定到外地工作。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便于身为中央组织部部长的父亲开展工作。许多年来,亲戚朋友们都劝胡耀邦将小儿子调回北京,胡耀邦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儿子在外地靠自己的努力这么多年,为何还要回北京?

对于亲友,胡耀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许亲友进京找他办私事,更不许亲友打着他的招牌办私事。

1962年,胡耀邦兼任湘潭地委书记时,回到了阔别30年的家乡。哥哥胡耀福闻讯赶来,请他回家吃狗肉,这是他年轻时最喜欢吃的东西。可他没有回去。哥哥向他诉说了家里的许多困难,他拿出10元钱给了哥哥,说道:“我是地委书记,要管一个地区的事,家里有困难不要找我,要靠自己来解决。”就这样,他的哥哥嫂子及两个侄子一直在老家当农民。

1982年的一天,胡耀福的一个儿子去看望一位在某县当领导的亲戚,言谈中透露出想找个工作的念头,那位领导曾与胡耀邦相熟,便答应了。得知此事后,胡耀邦很生气,他对这位领导说:“你这不是拆我的台吗?”坚持要这位领导把侄子退回农村去。

后来,胡耀福到北京去看他,兄弟相见,胡耀邦又旧事重提,“哥哥你搞些么子名堂?德安在農村呆得好好的,你把他搞出去做么子?”

他担任总书记后,曾专门给家里写信说:“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尾巴夹得更紧了。”

有一次,侄子从家乡来看望胡耀邦,交谈了一阵子后,胡耀邦便严肃地对侄儿说:“你来看我,我欢迎。但是,如果你要打着我的旗号搞东西,我不同意。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不仅如此,胡耀邦对家乡人也十分“苛刻”。他曾经给中央办公厅写过一份备忘录,不许他家乡的人向国家要物资、资金和特殊政策。他自己也一再向家人说:“我不能为家乡谋取特殊利益。”

胡耀邦逝世后,为他送行的人群川流不息,人们在无声地祭告:斯人已逝,光彩犹存。正如一副挽联所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但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却永远活着。“心在人民,利归天下”,这正是胡耀邦高尚情操的写照。

(水云间荐自《党史纵览》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路费胡耀邦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路费
胡耀邦与拆迁户二三事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跑路费
如何在她毫无防备下表白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胡耀邦夜宿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