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定都哲学

2015-05-30 21:38
新传奇 2015年42期
关键词:隋炀帝唐玄宗帝国

當然,洛阳在唐朝中后期的崛起也有赖于它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只是,这两座城市双双在唐朝末年衰落,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也随之戛然而止。

长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都城。它的影响所及,导致日后的明清人也往往在诗作里用“长安”来指代北京城。

安全还是粮食?

长安城不是一座。历史上有两座长安城。汉朝的第一长安在西安市的西北。隋唐的第二长安才坐落于西安市中心。它是隋文帝所建,当时不叫长安,而叫“大兴城”。

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有一个很现实的政治考虑。杨坚的力量建立在“关陇集团”之上。所谓关陇集团,要追溯到北魏分裂之际。当时一代枭雄高欢控制了大部分北中国,宇文泰走投无路,裹挟北方六镇的余卒,西入关中,建立一个关陇军事集团。杨坚也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他是宇文家的岳父,夺了女婿的天下,但他依靠的还是关陇集团的力量。既然需要人家的支持,杨坚当然就不敢随便离开关中,只能定都长安。

但是事情到了他儿子隋炀帝的时候,起了变化。他离开了关中,让人造了一个新首都洛阳,又派人挖了一条大运河。按照传统史书的说法,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就是为了更好地荒淫无耻。但这个说法难以让人相信,隋炀帝所作所为的背后,其实有着一种理想主义的矫情。他试图把帝国凝结为牢固的整体,所以他才会选择位于帝国中央的洛阳为新首都,并用一条运河把帝国连为一体。

理想主义向来害死人,大隋朝灭亡了。隋帝国的崩溃主要原因当然还是穷兵黩武滥用民力。但是背后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隋炀帝营造洛阳后,远离了关中,也就疏离了自己的力量源头,因此招致覆灭。

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李渊只能把首都定在长安。但这样一来就马上面临一个问题:粮食。首都总要消耗大量粮食。光靠关中一带不足以供给,唐朝不得不从外地输入粮食。按说隋炀帝的大运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事情不那么简单。

开始的时候问题还不大。李世民统治时期,政府规模很小,军队也是军农合一的“府兵制”,一年往长安运一二十万石粮食就够了。到了唐高宗时代,政府规模急剧膨胀,长安城人口也跟着增加,粮食就成了大问题。最后竟然弄到了几乎要断顿的地步。这时,隋炀帝留下的东都洛阳又成了救命稻草。

在唐高宗时代,一遇到关中欠收,李治和武则天就带着文武百官到洛阳吃洛口仓的粮食。当然,长安还是首都。等到荒年过去,李治他们还回来。整个就是一副逃荒的样子。有的时候逃荒还逃得间不容发,狼狈不堪。

相对于长安,洛阳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位于帝国的中心,四通八达,交往方便。李治也许是厌倦了逃荒,他开始提升洛阳的地位,将它正式定为东都,洛阳作为副都的法律地位也就此确定。到了武则天时期,她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将洛阳定为帝国的真正首都,改称“神都”,地位超越了长安。从此她一直呆在洛阳,很少再回长安。政府机构也都转移到了洛阳。

两都的末日

武则天垮台后,韦后和中宗急于返都长安,那里才是他们的权力基地。但大臣们几乎是一片反对之声。不少人上奏折劝谏,奏折里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长安没有吃的,回去不得呀皇上!”韦后则反驳说:“自古哪有逐粮天子?”

从经济上说,韦后的这个决定是不划算的,但是从全国战略布局看,选择长安还是正确的。不过粮食问题不解决,就连唐玄宗也只能逃荒。唐玄宗执政头二十五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洛阳,而每次去洛阳都是因为粮食问题。

痛定思痛,唐玄宗决定大力整顿漕运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天宝年间,每年运往长安的漕粮高达四百万石。四百万石粮食可以供养差不多一百万人,足够大唐帝国政府运转之用。有了这些粮食,大唐还可以在西北供养一支庞大边防军,拓西域,抗吐蕃,灭勃律,屠石堡。

长安的崇高地位从此牢不可破,洛阳则走向衰落。它繁华依旧,但再也不是帝国的轴心。唐玄宗也不必过逃荒的日子,他在晚年绝足洛阳,留在长安过着奢靡的日子,直到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几乎彻底改变了中国,这倒不单单因为它的破坏性。它确实破坏了整个北方的经济,除此之外,气候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唐末宋初,中国的气候开始变冷,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开始南移,这个趋势一致持续到清朝初期。北方的衰落、西北的凋敝、游牧民族的再度兴起,这些现象背后都受这个力量的支配。

晚唐的历史就是一部运河争夺史。能控制住运河,能保持住漕运,帝国就能幸存,否则就会崩溃。长安还能苟延残喘,至于洛阳,到唐末残破已极,最糟糕的时候整个城市人口不满百户,恍若鬼城。

在争夺运河的过程中,汴州(如今的开封)脱颖而出。它控制着汴河到黄河的入口,是运河的一个关键点。控制它就可以截留漕运的财富。最终,军阀朱温以汴州为基地,灭亡了唐朝,建立了后梁。随后,中国的东西大动脉就此变成了南北大动脉,这个格局一直持续到了清朝。

赵匡胤曾有过一度犹豫,考虑将首都移到洛阳,并最终转移到长安。但这个方案最终没有实行。因为没有人能对抗缓慢的大趋势。日渐寒冷的气候、凋敝的西北、东北方敌人的崛起,以及黄河水文的恶化,使得帝国再也不可能通过大运河供养一个庞大的西北都城。长安也再没能成为任何王朝的首都。

(《Vista看天下》2015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隋炀帝唐玄宗帝国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既菩其始,当慎其终”——唐玄宗晚年思想的蜕变和“安史之乱”
李渊起义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帝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