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新常态”

2015-05-30 10:48张志勇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新常态挑战

张志勇

编者按: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教育承担着新任务,面临新挑战。那么,今天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新特征?该如何促进公众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如何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本期就“两会”代表、委员谈谈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工作做出部署。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教育部署,需要深刻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常态”。

我国教育正在转型

我国经济社会目前正处于发展转型期,与此相应,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究竟进入了什么样的新阶段,具有什么样的新特征?

从生存型教育向发展型教育转变

在生存型教育阶段,人们追求的是“有学上”。经过36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机会不断扩大,初步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教育机会不足问题。

发展型教育是要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才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

从农村教育向以城镇教育为主转型

当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布局正处于重大调整过程中,逐步从农村教育为主转向以城镇教育为主。

这意味着我国教育文明形态必然面临着从传统农业文明阶段教育向现代工业文明阶段和后工业文明阶段教育转型的巨大挑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尽快完成从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向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转型,并进一步适应后工业社会的挑战,加快从能力本位教育向个性本位教育转型。

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

我国现代化具有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叠加的特征,既有先发现代化国家的特点,又具有先发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这意味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尽快从培养目标定位的同质化、资源配置的统一化,向培养目标定位的个性化、资源配置的个别化转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面临日益紧迫的重大挑战。

从手工教育向现代智能教育转型

随着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教育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大量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教育评价与管理中的运用,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能教育正在向我们走来。说到底,智能教育是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武装教育,最大限度提高整个教育的智能化水平。

教育资源配置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我国教育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育资源配置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教育发展阶段转型的挑战,发展型教育、个性化教育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数量、质量、品质要求更高;二是教育资源配置空间格局的大调整,城镇教育资源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农村学校建设,导致新建学校和教育设施配套对教育投入的需求将长期居高不下。现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刚刚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强度。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体现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

教育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发展型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对教师资源配置提出相应要求,我国将长期面临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挑战。部分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平均班额已降到24人以下,而我国中小学学生班额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简单推算,我国教师队伍总量上要比现在缺一倍以上。这是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同时,又会创造出大量知识服务业就业岗位。

优秀教育人才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这是一个呼唤成千上万教育家的时代,又是一个因为功利主义教育盛行而导致教育家极其匮乏的时代。优秀教育局长、优秀中小学校长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在一个较长历史阶段将会成为极其短缺的资源。

教育技术创新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教育的智能化水平不仅决定着国家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更决定着我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力。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将成为我国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教育智能服务产业也必将成为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业。

遵循历史规律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强,则国家强。

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深切呼唤教育为其培养具有现代素养、国际视野和传统文化血脉的新一代国民,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拔尖创新人才。

各级党委政府、教育战线必须深刻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征,遵循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新常态挑战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