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2015-05-30 10:48凌啸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文化观马克思主义

凌啸

[摘要]面对多元化思潮和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为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问题的沟通与对话。马克思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理论,认真解读这一理论,尤其是开掘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认识和把握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核心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与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及取向的决定因素。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要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但有自身的特点

马克思对于文化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定位来自于唯物史观,即马克思主义中的文化观是包含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的。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同其他上层建筑一样,文化也是由经济基础产生,并被其所决定。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之一,它无法从本身说明自己的产生、存在以及价值。而“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又属于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中所有的观念形态都有其产生的根源,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在人类意识中的反映,并受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二)特定历史时期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重要内容。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从侧面形象的将生产力水平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马克思在《导言》中写道:“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为了证明这种不协调关系,马克思使用了古希腊的历史,古希腊生产力水平还是低下的时候,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和大量的史诗,相反,生产力大力发展之后,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不但没有发展,却停滞了。马克思指出,文化同他所产生的经济基础之间的这种不平衡关系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其发展规律使然。“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文学艺术这种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形式,同其他部门相比,距经济基础较为疏远,而且制约上层建筑的因素又并不是绝对单一的。

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规律一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助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人类生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三个方面中,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过程全部被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制约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在1859年总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明确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是我国的社会文化进程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在众多学者高呼国民素质的同时,一些人员盲目跟风,大扁国人素质低下,其实这是在国民经济即我国社会生产力急速发展的状态下带来的社会不良症状。由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我们可以前推三十年,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但是民风古朴,全国人民团结互助。所以当前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将和谐文化进行到底。而且,当前我国的国民素质相较于改革开放刚开始时之后国民经济急速发展的几年二比,还是有了十足的进步。所以只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越走越顺。

(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发生变化,但是同其他的上层建筑相比,其具备自身的一些特点。马克思特别指出,上层建筑的变革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或慢或快”地发生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作为上层建筑结构的政治、法律等属于制度结构的部门,其对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灵敏的、较快的、较明显的;而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其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是较慢的、较隐蔽的。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形式之一,在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较长较复杂的特点。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中指出,“文化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那样迅速”,“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应该使自己适应这个较长的时期,据此规划我们的工作,发扬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人们在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国家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坚贞不移的努力完成这一工作。

(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

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不同,文化形态也就不同,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相应的文化内容。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区别决定了文化的时代特征。全面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以加深我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我们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以科学的文化观为指导,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的理论基石,文化会对社会政治经济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定的文化毕竟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文化决定论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因此我们应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关系中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缪家福著.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人民出版社,2005

[2](美)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何萍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美)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著,王晓珏,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黄楠森等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文化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