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2015-05-30 10:48田大璜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古镇古人文章

田大璜

【考题回放】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说: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并且生平首次了解这起点。“记得那一次出发”即为这种带有人生探索意味的出发,且具有苏州历年中考作文题“感性中蕴含理性的思辨风格”,要求考生能对自己的外部生活进行内向观照、内向思考、内向自省,希冀达到一次自我成长的“精神出发”。

“记得那一次出发”,题中有三个写作关键词,“那一次”,暗示考生去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锁定住“那一次”的故事及框架。此题不排斥采用“那一次……那一次……”的并列式结构成文,但仍不及选择“一次性”事件来构思故事那么紧密。“记得”提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选择的时态应为过去时而并非现在时。“记得”看似通俗的口语词汇,然而它不仅对印象刻痕的深度有要求,还对事件的性质有考量,如果考生能从引领自己成长、启迪自己心智、陶冶自己情操等方面选材,便充分挖掘出了“记得”一词蕴藏的宝藏。

题中的核心词无疑是“出发”。“出发”有两个义项:①离开原来所在地方到别的地方去。②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前者较为感性,容易入题,但需要注意“出发”具有很强的行动目的,力求写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后者明显侧重于理性思考,审题时能顺着词义的指引方向,容易明确文章主旨,且能写得深入。例如,从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从道德滑坡与建设角度出发,从文化的多元与固守角度出发,从环境污染与保护角度出发等。这样的话题在素材选择的范围上也变得更为广泛,时下的新闻事件人物皆可入文。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经典诗词、歌词作为题记或者开头,比如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陈明的《快乐老家》等。

【考场佳作一】

记得那一次出发

苏州一考生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径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 题记

这个冬天,很多美丽都被岁月颠覆成一层苍凉。远方的上海,医院的某个角落,病卧着曾与自己共享童年的薄脆灵魂。几近除夕,烟花虽美,短暂的繁华与热闹过后,只留得零落的半空烟沙,就在这个黄青不接的季节,倏忽间多少人渐行渐远,留下一条独自走不完的路。

我只能又躲进了童年的渡口。

记忆的闸门同老式木门的吱吱声一道打开。童年时我和那位朋友总是在这里——一座落寞的院子里,很随便地从那位看门老人的手里接过他自制的果汁,然后便一玩半天,留下欢声笑语。而现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朋友却因一个肿瘤,或许会被夺去生命。

“今天让我试试茶吧!”我轻轻地说,果汁太甜,我不忍心喝。老人听闻,脸上现出一丝欣喜,又陷入宁静。“是啊,人也大了。”于是在尘土与流水之间,温碗烫盏。壶口稍隙,高冲低斟,低味出壶,注入小碗,成茶暗红,汤后竟是润红,湿润的红碗换发出茶的甘香。往事依依,欲说还休的婉约,与渐入佳境的温暖,似可造化。

时光在小火的跃动中化成雾气。我望了望桌上那杯残茶,却生起惆怅。朋友,遥记得你在青石板上成为考古学家的誓言,用坚实的双脚踏遍天下……然而当我上次看到你因为营养不良而薄薄的一层肚皮与竹竿似的双腿,阳光下最后的相约竟成昨日的泡影。生命中有过温暖的瞬间,更多的却是人走茶凉后的落寞。既然生命终要走向虚无,当初何必热闹的出发?

想必是见我出神,老者笑着拍拍我的头,说:“热茶有热茶的温润,冷茶也有冷茶的雅致,不信,你尝尝。”老人的眼里透着时光沉淀的睿智与温度,一如那茶水清明。我端视那茶,细品一口,却是松风泉边,壶中岁月。似生又熟的活,与欲扬先抑的美,真可清心。

一切渐入微妙,只听得老者幽幽一句:“澄怀方能味道。”

天色渐晚,老人陪我走出院门,像照料自己的孩子那样为我披上煦暖的外衣。“孩子,过了今天,你又要出发了。”院子里那些褪了色的叶子,条纹总是那么散乱,就像记忆中那些未曾离去的影子,乱着心,也暖着心。

原来人生未必是想象中的寂寞与苍凉,往日的欢闹与现实构成的无常未必是出发的阻碍。放下包袱,攀山行栈,只要一息尚存,走过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

茶沸而心静。我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于心灵的谷仓,让脚步铿锵,顿觉释然。记得那一次出发,我走向来时的路,只为面朝大海,寻找最具世态演义的那一杯。

【亮点精评】

文章叙事上的最大亮点是巧妙的以我和朋友的故事、我与老者的故事双线索结构全文。以“记得”为内在的情感脉络,以“那一次”喝茶为故事元素,以“出发”为思想灵魂,回忆了与老人一段刻骨铭心的交往,自然挽合了两个时空的心灵对话,如诗如画。作者开头运用刘易斯的名言,文章的字里行间弥漫着诗意与哲思。细节刻画让简单的景生了意境,自然引发不断的思考和醒悟,为作品主题的阐发蓄势。

【考场佳作二】

记得那一次出发

苏州一考生

雨细而密,不用打伞,满城的和风细雨带着江南的温润沁人肺腑。几片桃红带着几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闲愁,连这个小镇上的人走起路来都似乎和着雨丝的轻柔。选择这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前来木椟古镇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决定。

以往每到一处古镇,我总想着以后要在这个小镇长住,开一间属于自己的书吧,每天可以一边品茶一边看书,偶尔熏香读禅,倦了就小憩一会儿,厌了就学学中医,到镇上逛一圈。生命是不是本该就如此平静?

古镇也似乎不是我想象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古镇,又于何处寻得此番宁静?在各种土特产商品的密布中,我默默地对自己念叨:走吧。

于是,我沿着石墙继续往前走,手抚过的墙面凹凸不平,原来这里刻着姑苏十二娘的故事,这十二位姑苏奇女子被镌刻在这面墙上。她们原是深闺女子,静待嫁娶,相夫教子,安稳一生,但是她们却坚定地迈出了那一扇三尺大门,带着姑苏之风走出闺阁,走出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如同那些苏州绣娘,带着一身绣艺走出家族的庇佑,走出架构好的生活圈子,从而得以让苏绣名满天下,让精美的绣品不再局限于一方水乡。她们都是本该过着安逸生活的古代女子啊,却能只身闯天下。

想来她们当时也未曾预料到,自己跨出的这一步对于苏州城市,对于她们自己是何等气魄不凡,也不曾料到后人会因此为她们留下这一面宏伟的墙壁吧。不知她们当时是随着乌篷船摇晃而出,亦或是徒步前行?唯一可以确定的,这里曾经是她们的出发点,这是一条她们走过的石板路,幸运的我也在走着。

一路走下,读完了这十二女子的故事,走进一家书斋。主人抱怨书店的生意不好,几乎入不敷出,而他的确是在经营着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只是书不是为自己而卖,茶不是为自己而品,我愈发觉得是该跳出无谓的幻想了。汪曾祺的书《一辈古人》彻底惊醒了梦中人,不知这其中古人有何指,但于彼时的我看来,原来我的想象亦不过是一辈古人之妄念而已。思想依赖于古代,化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不薄今人而爱古人,慕古未尝不可,但须先爱好今人,先迈开另一只脚,出发进入当下。古,偶尔回想足矣。

从书店后门出来时,发现不经意间走出了木椟古镇区域,来到了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这里热闹如常,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早餐店门口的豆浆热气腾腾,这一切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脚踏实地,我终于出发走向了眼前的现实,这个连热气都可以感知的世界。

【亮点精评】

此文最妙之处在于对“出发”的诠释:“不薄今人而爱古人,慕古未尝不可,但须先爱好今人,先迈开另一只脚,出发进入当下。”这样,此文“出发”既是从这个古镇出发,更是悟道之后的“出发”,而这个道就是从虚幻的古人世界走向现实,人不能活在虚幻的理想之中,而是以一种入世的心态,直面现实。这是一种自我的领悟、自我的超越。这是文章提炼的中心,无疑是深刻的,是人生长途中的正能量。另外,文章中运用的素材,姑苏十二娘的故事、汪曾祺的书,对于文章的主旨来说,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猜你喜欢
古镇古人文章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古镇之旅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