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是一种病

2015-05-30 15:25慕棉
婚育与健康 2015年2期
关键词:天仙配董永凡俗

慕棉

越剧听的就越来越少了,不过偶尔点开一个,正巧是《天仙配》,里面有一句唱词:董郎,你上无片瓦下无地,不是仙女谁嫁你!正在喝水的我,差点呛着,小时候也听过,居然不记得还有这样的台词。果然越剧和昆曲的词风格差太多了,牡丹亭里尽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荡春如线”这样美的口齿留香的句子。越剧却真真的生活化好多,这台词今天看来依然很口语,而且直白地让我乐了半天。

不过想来这话却很有道理,其实古代这种传说里,似乎都有这么个模式。天仙配是七仙女非要嫁给董永,白蛇传是白蛇非要嫁给许仙,牛郎织女和天仙配基本就是一个意思,唯独这句唱词倒是道出来些许味道。为何仙女独独好这一口呢?想来,在仙女们千万年的永生里,其实什么都不缺,唯独想的便是尝尝人间情爱的滋味。这董永也好,许仙也罢,虽然穷了一点,虽然弱了一点,可是正好可全身心投入感情不是?所以,仙女们看起来无私的奉献里,其实隐藏着对情爱的贪。

娶了仙女,董永由家徒四壁马上进入小康,许仙从无用的书生变成人们夸赞的郎中。仙女们不免为爱人得意,这份情不能说不真。可也注定不长久,仙女靠着自己的道行改了世人要走的路,捡了捷径,那么需要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其实董永或者许仙,都是这世间最普通的男子。正如每个人一样,不经历一番打磨,就无法完成自己内在与外在的成长,所以无论怎么改编故事,许仙都是那个眉清目秀、长不大的孩子,只能依赖白蛇救他于水火。而唾手可得的人间福寿美满,很难被珍惜,所以仙女们,常常注定了黯然神伤。其实原本怪不得别人,这个替人走路的选择,本就是个错误。

不过七仙女也好,白蛇也罢,还有点法术防身,可世间害仙女病的姑娘们,就大多没有这本事了。没有这个本事,又偏偏害仙女病,那纵是自己吃苦受累,也未必能如仙女一般给男人一世名利双收,结果可能就要更苦些。

想起前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起一桩事儿,那姑娘挺好啊,也没有要求对方有车有房的,这么多年一直在一起,为什么那个男生就那么想不开,拼死拼活工作,还郁郁寡欢?现在两人也分手了。我心说,妈妈你都退休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仙女病”的思维呢。仙女们,目下无尘,常常觉得,我爱你还不够么?你为何还是不高兴?可其实男人高兴不高兴,哪里是女人要求不要求能解决的,而且跟女人要求不要求有什么关系呢?男人自然有男人的追求,有他们生命的自我完成。比如老妈说到的这一位,他非得要功成名就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那就算身边陪着的真是位仙女,其实也不能天长日久做他的解语花,他要的就是驰骋名利场,杀出一条功名的血路,得不到这个,纵有如花美眷,也不过付给了似水流年。你老人家,不如就不要感慨,且随他去吧。若这姑娘能真心看到这个不好后面的好,或许倒是人生的转机和一次成长了。

仙女是一种病,自恋的病,自以为是的爱的病。这个病,给落魄的男人一点幻想的安慰,给女人忘情投入到爱情幻梦里的一个理由,然而这样的爱情,却很难建立真正的爱。其实,这凡俗世间,每个人,都需要一步一步地成长,无论有多艰难,都得一步一步地走过去,这个过程无法用仙女的法术超越,也不能用爱情取代。如果爱,不如风雨同舟,如果爱,不如信任对方可以跟你一起成长。

你不是仙女,他也不是檀郎,不过是凡俗间的爱侣,共度一场。

猜你喜欢
天仙配董永凡俗
《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出版发行
天仙配
虚谷探石
《天仙配》与董永故里东台
中国寓言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
凡俗与高雅
图腾信仰:个体与社会连接的方式
——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二十四孝之卖身葬父
天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