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美

2015-05-31 12:36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莱森海斯彼得

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这里不再是百年前积贫积弱的东方古国,也不是几十年前充满了狂热崇拜、绿军装、红袖童的社会主义中国。但唯一不变的是,她仍然令西方人不解。究竟当代中国的面貌是什么?不仅西方人,连中国人自身也无法说清楚。

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于是写下了这本《寻路中国》。这是他中国纪实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记录了他从2001年至2008年在中国自驾旅行的见闻。但是,这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游记。彼得·海斯勒以美国人最熟悉的公路旅行的方式,开始了这一趟中国观察之旅,试图在混乱、无序、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变中,摸索当代中国的轮廓。

在彼得·海斯勒笔下,中国的面目由一个个普通人组成:他们是北京租车公司的王先生、北方小村庄里的魏子淇一家、浙江丽水开小工厂的王老板、技术工人罗师傅、年轻却老练的女工陶玉凤……时代的缩影投射到每个普通人的身上,改变着他们的命运。但是,这些人的形象是复杂而暖昧的,如同这个时代一样。

如果只能选一个词来形容当下中国,那必然非“变化”莫属。但是,谁也无法说清楚,这到底是好是坏。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中国突然暴露在世界的面前。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令古老的中国变得现代起来。“现代”不仅是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物质的极大满足,更是现代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突变带来的问题,几乎跟它带来的好处一样多。过快的变化使人们迷失方向,新与旧的碰撞使人无所适从。

我们号称用三十年完成了欧美三百年的转变。前所未有的机遇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不就是黄金时代吗?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可是,生活并没有为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一切都来得太快,如果你不前进,就会被时代的洪流冲走。因此,伺伟笔下的中国人是务实的,同时也是短视的。读到他们的故事时,总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谁能苛责他们呢?他们竭尽所能地生活着,追求着梦想中的成功和财富。而更深层的东西,他们并没有时间考虑。无论是每个个体还是我们整个时代,都为着眼前的利益奔波,而忘记了更长远的未来。这不就是很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吗?

变化太快的中国,旧的东西来不及消退,新事物又不断涌进。因此,新与旧的融合带来的是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这几十年间,中国好像憋足了劲,要把以往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似的。刹那间,大地上到处都是新的:新的工厂、新的公路、新的城市,连人也似乎是新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来到城市成为工人。他们拥有了新的身份,过上了新的生活。我们建立了一套现代的制度,用以规范人的行为。但是,中国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部分,有时却与现代制度所冲突。

而在新旧之间徘徊的中国,最终又将走向何处?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彼得·海斯勒看到的,是一个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一切仍在探索中。正如书名《寻路中国》,假以时日,路一定会愈发清晰。

同样是公路旅行式的游记,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的笔触要轻松得多。他的语言以风趣幽默见长,《失落的大陆》是他写故乡美国的一本游记。

彼得·海斯勒以陌生人的视角观察中国,而对美国来说,比尔·布莱森则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布莱森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结婚之后移居英国。多年后,他决定重新回到美国,展开一次横跨全国的公路旅行。这次旅行被他写成《失落的大陆》。本地人的身份让他对美国十分熟悉,而在英国居住多年的经历,又使他能够以局外人的眼光审视美国的一切。

作为全球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一直是富裕的象征,是流淌着奶与蜜的天堂。在人们的想象里,美国就是纽约城里密布的摩天大厦,就是第五大道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是拉斯维加斯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但是,在这本书里,比尔·布莱森嗤笑着对你说,别傻了。

在这本书中,布莱森对美国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作为久居外国的美国人,他对这个地方充滿着浓厚的乡愁;另一方面,他也对美国身上的种种弊病感到可笑。高度现代化所带来的毛病,在美国身上得到了绝佳的展现。在这趟横跨三十八个州、行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八英里的旅程中,布莱森看到得最多的是各式千篇一律的小镇和麻木的人们。美国已经进入消费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的,却是精神的极度空虚。无论是城市、小镇,还是身处其中的人们,似乎都变得肤浅而无趣。这是一个过度商业化的怪物,人们不断追求着噱头和刺激,却永远无法满足:“……上面全是购物中心、加油站、K商场、JC彭尼商场、哈迪汉堡和麦当劳。然后突然间,我又回到田野之中了。我掉头开过去,从另外一条平行的路上穿过小镇,这次提供的东西完全相同,不过结构有些差异罢了。然后我就又来到了田野上。这个小镇没有市中心,它已经被购物广场吃掉了。”

他笔下的美国像是一幕幕荒诞的舞台剧:被购物中心霸占的小镇、充斥着无用商品的电视广告、不断购买无用商品的人……一切都显得那么无趣而麻木。而他童年中那平静、雅致的美国,已经渐渐模糊起来。

这种深深的忧思掩埋在布莱森诙谐机智的语言中,因此,读起来也没有显得那么沉重。布莱森的语言混合了美式的直白与英式的冷幽默,同时又充满智慧,总能令人在发笑之余引起思考,这也是他能成为世界公认的最有趣的旅游作家的原因。如“很明显,美国垃圾食品的制造者和消费者已经共同越过了某种合理的界限,正在无尽地追求新口味的感官刺激。现在他们有点像那些绝望的瘾君子,已经尝过了所有已知的毒品,终于沦落到静脉注射马桶清洁剂的地步。”“而且这里是那么安静。除了玉米无休止的骚动,便没有一丝声音。三里外的房子里有人打个喷嚏,你也能听得到(‘保佑你!‘谢谢!)……在这些地方,时间像老牛拉车般嘎吱嘎吱地流逝。”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风趣句子俯拾即是,也为阅读增添了许多乐趣。

《寻路中国》和《失落的大陆》,虽然风格迥异,但均以公路旅行的方式分别勾勒了这两个大国的面貌。一个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模样?没有人能说清楚,一切都还在变化之中,一切都在路上。

猜你喜欢
莱森海斯彼得
彼得与狼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彼得潘
彼得潘
大明猩
长不大的彼得·潘
总觉得别人的好
猩猩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