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画室:浙江画室界的黄埔军校

2015-06-01 12:24陈文婧甄兰
山海经 2015年16期
关键词:美院张勇画室

文/陈文婧甄兰

孪生画室:浙江画室界的黄埔军校

文/陈文婧甄兰

杭州转塘,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地,也是杭州人文荟萃,最具文艺气息的地方。

在这个弹丸小镇里,有一家在全国画室界鼎鼎大名的孪生画室。十多年前,由浙江安吉的一对孪生兄弟张森、张勇创办。从租住不知名的民房起步,辗转搬迁6个地方,发展到如今已拥有三个校区,占地二十余亩的画室;从寥寥数人到每年在校人数上千人的规模。

孪生画室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兄弟俩对艺考事业的坚持和专注外,还有其独到的经营理念,敏感的市场触觉,而兄弟间独有的心气相通、共同扶携,或许也是他们创业获得成功的秘密武器。

从小怀揣艺术梦

安吉是浙江有名的竹乡,编制竹制手工艺品是张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仅仅这些,还并不足以维持家用。像大多数农村成长的孩子一样,兄弟俩很小的时候就会做家务,每年春天采茶时节,兄弟俩主动上山帮助父母采茶,农忙的时候就会下地干活,一直到初中毕业。

家人和邻居发现,这对可爱的孪生兄弟对画画就很感兴趣,一有空他们俩会拿竹枝在地上画小人和山水,而这成为他们儿时最大的乐趣。有时画得比较逼真的图画还受到乡人的夸赞,这样使得兄弟俩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大。

兄弟俩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碰到一个也喜欢画画的学长,他们喜欢跟在这个高两届的学长后面学习绘画,也因此知道什么是国画、什么是宣纸、什么是素描,什么是油画……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关于绘画的一些专业名词。

“那时候是我这辈子最快乐难忘的时光,每天和哥哥放学回家,把纸铺到桌上拿笔就画,画到满墙的画时就彼此比较,互相竞争,互相进步。”回忆少年时光,张勇脸上浮现出幸福温暖的喜悦。

那年中考,兄弟俩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与美术相关的专业,最终考上了杭州工艺美术学校。

在杭州工艺美术学校读书的三年,兄弟俩勤工俭学,在尽可能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依然刻苦学习,俩人的专业课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一直怀抱继续深造的梦想。2003年高考,哥哥张森如愿考上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而弟弟张勇却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中国美术学院,但那年张勇的专业成绩是中国美院设计类专业全国第九名。

“慕课”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一种授课形式,将传统的校园打造成数字化、智能化校园,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校园生活智慧化,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及教学管理效率。使学生不再受到来自时间、地点的条件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潜力开发到极大。做到校园网络无处不在,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便可以进行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了教学资源内容,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佳木斯大学、佳木斯职教集团的公选课选用了网络平台上的一些“慕课”,不仅丰富了教学,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兴趣课程的学习热情。

张森不忍看弟弟落榜,居然就动了让弟弟去念大学自己代替弟弟再复读一年的心思。为哥哥的心意所感动,弟弟张勇决心再复读一年。但最大困难是经济的压力,还好姐姐刚结婚,姐姐拿出仅有的五千块彩礼钱塞给弟弟张勇,作为这一年的学习费用,姐姐的恩情,张勇一辈子记在心里。已上大学的哥哥张森也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并时常看望鼓励复读中的弟弟。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张勇以设计专业全国第三的专业课成绩成功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圆了迟到的艺术梦。

穷人家的孩子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从来都不平坦,张勇去美院报到的时候,怀里只揣着父母给的3000块钱,而那时美院的学费就要15000块钱。到了学院教务处,张勇没敢进去,在外面徘徊了好几圈,等到进出老师办公室的同学都走光了,才鼓足勇气向老师说明情况。好在美院也是伯乐众多之地,经过学校研究,美院开通绿色通道,先让张勇入学,只收了张勇1500块住宿费,剩下的1500元作为张勇的生活费,就这样,张勇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兄弟连心共创业

进入美院后,为了减少家里父母的负担,张森、张勇决定靠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去画室代课赚钱。由于画室分配的代课时间不多,收入有限,兄弟俩商量后决定一起创办画室,名为“孪生画室”。

最初来画室学习艺考培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这些孩子身上,兄弟俩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倾心教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收取少许学费。渐渐地,画室里的学生多了起来。

到了大三时,张森兄弟的创业已小有收获,一大批经过孪生画室培训后的学生获得中国美院专业考试合格证,孪生画室在业界的名声渐渐响亮起来,因为在美术培训机构领域,哪家机构学生获得的合格证越多,表明其教学实力越强,而这也是兄弟俩创办画室以来最为欣慰和自豪的地方。

就这样,在大学四年里,两兄弟几乎没有让家人操心过经济的问题,反而在创业路上越走越宽。几年后,兄弟遇到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困难,与合作了四年的伙伴发生分歧,为保住“孪生”品牌,兄弟俩选择“净身出户”,把这些年赚到的钱都给了合伙人。

为使画室继续生存,兄弟俩开始奔走于各大银行,争取资金支持,但往往是碰壁而归。资金紧张,各种事务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了。然而二人经常碰壁,已经到了身心俱疲的地步。有时,他们也会为当初创业的决定感到不安,但好不容易撑起来的事业,又岂能放弃,强打精神的兄弟俩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夏天,教室空调制冷突发故障,张勇兄弟只能亲自爬上屋顶摸索着修理;冬天,老旧的教室被厚重的积雪压得摇摇欲坠,兄弟俩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两人顶着风雪上房顶扫除积雪……类似这样的事件,在那一年不胜枚举。

好在努力付出总有回报,所有的困难都是为了迎接收获的喜悦。几年后,2012年9月,杭州孪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事业开始顺风顺水起来,国内众多家长慕名前来送小孩到孪生画室参加培训,而每年经过孪生画室培训获得美院合格证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到2015年,孪生画室再创辉煌。全国有5万人次参加今年中国美院考试,总共核发5834张合格证,孪生画室夺得合格证709人次,占发证数的八分之一,其中状元3位。而公司旗下也已然拥有了三个校区、一个艺术生活展览馆SENSO。有人惊叹,兄弟俩创造了业界奇迹。

要教人画画,更要育人品质

在艺术培训机构,竞争从来都很激烈,很多艺考机构昙花一现。在几年前,孪生兄弟就思考,怎样才能在这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什么才能在业界确立自己的地位,保持住自己的优势?

兄弟俩从这几年的创业经历中感悟到,教学不能仅仅只教授人画画的技巧,更多的要教化人的思想,传输给学生更多正能量的东西。

兄弟俩将这十年来摸索出的教学理念,即教学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真正带入到了画室的管理和公司经营上。教学育人是指言传身教;环境育人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管理育人则是军事化管理,孪生的管理始终遵循着这套理念。

军事化管理保证大多数学生有一个良好有序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以保障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权利,更有助于产生凝结聚力和向上力。所以,孪生画室以团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划分,一个团有三个班级。团的名称以学生户籍地来划分,如福建一团、安徽二团、浙江三团等,一方面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切感,形成良性竞争,另一方面便于生活老师统一管理。继而形成着孪生的大集体、大团结,大家在整体中一路前行。这就像孪生画室的花瓣形logo,四个花瓣形如四个人相互拥抱团结在一起,寓意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理念。

这种团结也体现在孪生的教学方式上,专业教学中,老师们会创新教学思路,课程中会安排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幅画,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正是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的体现。

“自提出打造画室界黄埔军校以来,我们想从黄埔军校的精神内涵去领悟一些办学理念,学习这种团结坚韧的精神!”张勇表示,孪生不仅仅是做高考培训,重要的是培养未来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教学方面,孪生画室更具特色。特色之一是引导式教育,体现在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传统观念里画室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高考,功利性很强,孪生画室却不是这样。张勇介绍,孪生画室70%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艺术培养上,30%的时间放在应试上。孪生画室每年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和鉴赏艺术大师的画展,像上海举办的梵高和莫奈等大师的画展等,孪生画室的师生几乎一场不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走出去的同时也请进来,孪生画室还经常会邀请美院教授举办讲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学美术这条路要怎么走,未来如何成就自己。

做人得真诚,作画得用真情

即使在创业之路颇多斩获、孪生画室好评如潮的今天,学艺术出身的张勇仍不改初心。身为孪生画室负责人的张勇,现在管理着千把号人,教职工队伍上百人,日常事务众多,但他每天仍坚持画画,有时还创作到晚上两点。其执迷艺术的精神令人感慨。

在张勇会客室兼办公室的墙上,一帧大气磅礴的书法颇为醒目,这正是张勇的恩师——著名画家何水法老师所作。

2013年上半年,张勇有幸拜在恩师何水法门下,跟着何老师在抱华楼学习中国花鸟画至今。关于跟恩师的故事,他们之间还有一段渊源。何水法是杭州工艺美术学校的首届学生,张森、张勇是最后一届学生,说起来还是校友的关系。早在2000年,还是学生时代的张勇就已经听说过何老师的大名,仰慕已久。

艺术之外,恩师带给张勇更是不凡的人格魅力,“在而立之年能够得到何老师的指点,倍感珍惜,”张勇回忆,在抱华楼,何水法每天亲自教学,与学生同吃同住,诲人不倦。

2014年教师节这一天,张勇在杭州senso会所举办了主题为“花鸟墨韵”的写意花鸟画个展。选在教师节这一天是为了感谢师恩,何老师和师母都来为张勇祝贺,参加画展并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何老师一番鼓舞人心的话语,让张勇感恩地流泪,何老师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在中国花鸟画领域能够做到薪火相传。

办个人画展,也是受到哥哥张森的鼓励的。张森在张勇出版的画册里说道:“因为他已经接近三十岁了,而立之年希望他能够用他的作品来呈现这些年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理解。所以这次画展也希望能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更为他今后的艺术创作添加有意义的一笔。通过这次画展,利用这个平台,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大家能够来看看张勇在做什么,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做人要真诚,作画得用真情。”张勇谈到在抱华楼学习时光说道:“人的一生有喜欢做的事不容易,遇到一位自己真正崇拜的老师更是一种福报。我也逐渐清晰了未来学习花鸟画的方向,更想把中国花鸟画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谈到哥哥张森的时候,张勇满眼都是敬重和佩服的神色,他说哥哥是个有领袖魄力的人,大学时期成绩优异,每年都获得奖学金,大四那年曾获得省优秀毕业生,他的毕业作品至今还在他们学校的展览区。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双胞胎之间特有的心有灵犀的默契,使得两兄弟戮力同心,做成今天一番事业。这些年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两兄弟都能平心静气地沉着商量,最后都顺利解决。

有趣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对孪生双胞胎兄弟也渐渐显出不同气质,如哥哥张森开始喜欢传统文化和哲学,弟弟张勇则偏好艺术创作。但这些不同的喜好却刚好在事业上达到互补,哥哥做事情执著且精益求精,张勇则更加细心谨慎。比如哥哥合同看一两遍就看不进去了,张勇却能坚持看二十几遍,也正是这些互补的品质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对方。

相信这对双包胎的事业才刚刚开始,有这样的精神,他们的事业和艺术道路会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美院张勇画室
跟曾国藩学修身
傅山的“四宁四毋”
张勇
桑坤利作品选登
乐志婷作品
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张建霖
藏在画室里的声音
创意画室
同题异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