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水电站工程坝址比选浅析

2015-06-01 09:16许方盛熊毅李双霞邹岩丁舜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0期
关键词:重力坝坝址厂房

许方盛 熊毅 李双霞 邹岩 丁舜

(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湖北孝感 432000)

大峡水电站工程坝址比选浅析

许方盛 熊毅 李双霞 邹岩 丁舜

(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湖北孝感 432000)

大峡水电站是泉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第三级,工程河段两岸陡峻、河谷深切,两岸山高体厚,出露岩层为寒武~奥陶系洞河群,适宜修建重力坝。根据流域水能梯级开发规划,坝址初选在大峡以下至小峡之间的1.25km河段。本文对比分析上、下坝址在工程地形、地质、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造价、效益等各方面的优缺点后,权衡利弊,推荐下坝址方案。

大峡水电站 重力坝 坝址比选

1 工程概况

泉河位于湖北省竹溪县境内,为堵河西支泗河上游的一级支流,源于竹溪县大巴山南,河流全长82.2km,流域面积894.6km,干流天然落差1697m,理论水能蕴藏量9.61万kW,规划分五级梯级开发。大峡水电站是泉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第三级,正常蓄水位565.00m,装机2×10MW。根据流域梯级规划,坝址在大峡以下至小峡之间1.25km的河段选择。

2 坝址比选

2.1 大峡坝址(下坝址)及枢纽布置

下坝址位于大峡下段狭窄形河谷出口以上0.4km,正常蓄水位坝轴线长约187.0~152.5m,两岸陡峻,呈典型不对称“V”型峡谷,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洞河群,薄层片状,炭质板岩、千枚岩、硅质炭夹灰岩及薄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及白云岩,岩层倾向下游偏左岸,倾角13~24°,为半坚硬~次坚硬岩类,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38~76Mpa,抗剪强度0.6~0.65,两岸山顶高程500~800m,山体宽厚,适宜修建重力坝。

工程枢纽由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发电引水建筑物、厂房和变电站等组成。大坝采用整体式砼重力坝设计,通过接缝灌浆连成整体,坝高88m,坝轴线长159.51m,坝顶高程568.8.0m,防浪墙顶高程570.0m,坝顶宽6m,坝体最大断面底宽66.34m。泄水建筑物采用坝顶溢流式,堰顶高程555m,净宽12m,二孔,挑流消能。发电输水系统布置在右岸,由进口建筑物、压力隧洞、厂房及变电站组成,厂房及变电站布置在坝下游河湾折点处宽缓的阶地上。

2.2 小峡坝址(上坝址)及枢纽布置

上坝址位于北西25°向南东60°转拆的狭窄漏斗地形河段,该河段为左陡右缓的不对称峡谷,河谷深切狭窄,谷底宽10~22m,宽高比1:1,两岸山体雄厚险峻,相对高差1000m左右,为修建重力坝的较理想地形,坝基出露岩层为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下部,主要为炭质硅质板岩、钙质硅质岩,夹灰岩,白云岩。横向谷段,倾向下游偏左岸、倾角20~30°,半坚硬~次坚硬岩类,饱和抗压强度30~50Mpa,抗剪强度0.6~0.7。两岸山体宽厚,但不对称;岩体强度高,力学性能好,两岸缓倾角结构面不发育,下游无明显横向结构面切割,坝肩稳定性好。

工程枢纽由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发电引水建筑物、厂房和变电站等组成。大坝体型同下坝址,坝顶高程570m,最低建基面高程476m,最大坝高94m,最大断面底宽76.2m,坝轴线长172.6m。泄水建筑物型式同下坝址。发电输水系统与下坝址不同的是压力隧洞增长约1250m,其余同下坝址发电引水系统。

2.3 上、下坝址比较

两个坝址永久建筑物工程量比较,上、下坝址主要工程量比较:比较项目:明挖土石方(万m3)下坝址:19.12上坝址:21.03比较项目:洞挖石方(m3)下坝址:978.0上坝址:2045比较项目:混凝土(万m3)下坝址:17.3 上坝址:22.89比较项目:年发电量(亿kW·h 下坝址:0.532)上坝址:0.486上、下坝址比较:

(1)从工程量及发电效益看:上坝址工程量明显比下坝址大,年电能和库容比下坝址少,单位电能投资较下坝址大。(2)从地质方面来看:上坝址为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下部,为横向谷段,倾向下游偏左岸、倾角20~30°,岩体饱和抗压强度30~50Mpa、抗剪强度0.6~0.7,两岸山体宽厚不对称;下坝址为寒武系~奥陶系洞河群,岩体呈薄层片状,横向谷段,倾向下游偏左岸,倾角13~24°,仍为半坚硬~次坚硬岩类,饱和抗压强度38~76Mpa,抗剪强度0.6~65,两岸山体宽厚,不对称。上坝址岩体强度底线仅过软岩标准,下坝址地质条件略优于上坝址。(3)从施工方面来看:下坝址峡谷出口河漫滩砂砾石及粘土料较为丰富;小峡以上河段岸坡陡峻,地形狭窄,施工道路及施工场地布置等条件很差;而在大峡峡谷建坝,发电厂房设在泉河左岸河漫滩处,发电引水隧洞比上坝址短1250m,洞挖量剧减,水头损失也大大减少,施工难度降低,电站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也较方便。(4)水工建筑物布置方案;上坝址大坝、厂房、施工场地略窄狭,开关站场地窄狭,“V”形河谷库容甚小,调节性能差;基岩裸露,进厂公路穿越峡谷,不便;而下坝址轴线以下地形开阔,便于布设大坝、厂房和开关站,有一定的库盆地形形成库容,水库调节性较好。

3 结语

上、下坝址均具备建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各有利弊。从地形、地质条件而论:下坝址明显优于上坝址,尤其是在同等正常高水位时,具有一定的库盆地形条件,有一定库容蓄水能力,可供调节,有较好的电能指标,且施工场地开阔,易于布置,进厂公路方便;下坝址发电引水系统置于宽阔台地,便于施工场地与厂房布置,比上坝址多约7m的水头。权衡利弊,下坝址明显优于上坝址,推荐下坝址方案。

[1]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湖北省竹溪县大峡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7(3).

[2]张丽艳.戈兰滩水电站坝址比选[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7(3).

[3]陈章淼,代彬.过水湾水库工程坝址及坝型比选[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1):21-23.

猜你喜欢
重力坝坝址厂房
库尔楚水库坝址比选分析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酒泉市洪水河水库坝址方案比选
丰满混凝土重力坝防渗降压灌浆处理工艺探讨
溃坝涌浪及其对重力坝影响的数值模拟
仙洞沟水库坝址选择分析
电子厂房多种接地连接方式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