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缸曲轴主轴颈加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2015-06-01 03:36刘来章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5年4期
关键词:精车曲轴主轴

刘来章

(德州德隆(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德州 253003)

1 传统加工方法介绍

曲轴是发动机中的关键零件之一,由于它形状复杂、刚性差(特别是六缸曲轴)、加工余量大、质量分布不平衡,要求的加工精度又高,所以曲轴是发动机中最难加工的工件之一。

六缸曲轴与四缸曲轴相比,加工难度增加很多,主要是曲轴刚性的问题。传统曲轴主轴颈加工工序是:(1)齐端面、打中心孔、套车曲轴大小头;(2)铣削粗加工;(3)粗磨加工;(4)精磨加工。第一道工序是基准加工工序,加工出的曲轴大小头作为后3道工序的夹持基准。第二道工序是粗铣加工,即铣刀盘高速旋转而曲轴缓慢旋转,待曲轴旋转1周即完成1个主轴颈的加工,这种加工方式的特点是效率高,可以快速去除毛坯余量,但加工表面质量太差,外圆表面棱角分明。第三道工序是主轴颈粗磨加工,主要是对上道粗铣工序进行修整,并进一步减少加工余量,加工精度等级IT7~8级,为保证成品合格率给精磨留余量0.2~0.3mm。第四道工序是主轴颈精磨工序,该道工序是将主轴颈各项尺寸及精度加工至图纸要求的最终工序,由于前道粗磨工序留有余量较大,使得该工序加工时间较长一些。

2 新方法的前期分析与实验

通过对传统加工方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第三道工序是1个瓶颈,该工序的加工精度不高,椭圆度误差较大所以必须留较大的余量,给精磨工序带来很大的负担,又由于前工序粗铣出来的外圆表面棱角分明,给本工序带来的加工余量也非常大,且该道工序无法更精准地控制加工余量、尺寸精度。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用车削的方法来代替第三道工序,即用精车削代替粗磨。以六缸重卡曲轴为例进行试验,见图1曲轴图示,六缸曲轴需要加工的主轴颈共有7个,且刚性十分弱,工件质量也不平衡,很有可能造成让刀、振刀无法切削的情况,如何保证工件不变形或少变形是需要攻克的首要问题。通过多次讨论、实验论证,最后选用这样一种配置,机床选用斜床身卧式数控车床,主轴配置液压自定心卡盘,液压尾座顶紧(图2),中间采用曲轴专用开式液压自定心中心架进行辅助支撑,中心架移动采用液压油缸驱动,中心架两侧配有工件托架,方便装卸工件,详见图3。

机床样机(图4)试制完成后,进行了多次试切削,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曲轴第四主轴颈(刚性最弱的位置)径向跳动超差,图纸要求0.15mm,经过试验车削的跳动误差为0.20mm;

(2)由于工件本身形状的原因,决定了工件易变形的特点,故采用液压尾座持续顶紧的方式易产生工件变形,且无法避免;(3)采用如图5所示的曲轴车刀后,刀杆探出太长刚性较差,偶尔出现振刀现象;(4)利用液压油缸驱动中心架前后移动的方式不安全,液压缸带有感应磁环,对环境要求较高,机床车削下来的切屑极易干扰磁环的信号,造成油缸误动作进而出现事故。

3 结构优化分析

根据上述样机试制情况及试切削情况来看,机床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考虑工件变形大、刀杆刚性和操作安全性等问题,得出如下优化措施:

(1)将原来的液压尾座改为副主轴结构,前后主轴分别配有液压浮动卡盘,避免持续顶紧给工件造成的轴向变形问题;

(2)特殊设计曲轴专用整体式刀盘,刀盘厚度要满足曲轴档宽和进档较深的车削要求,避免原曲轴车刀杆刚性不足的问题;

(3)改变曲轴中心架的驱动方式,采用伺服电动机+滚珠丝杠的方式驱动中心架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在任意位置停止且定位精度高,同时也提高了机床的动作安全性,通过中心架跟随的方式来加工,即架第二主轴颈车第三主轴颈,架第三主轴颈车第四主轴颈,架第四主轴颈车其他所有主轴颈,通过这种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减小工件变形;

(4)刀盘上增配在线测量装置,因为曲轴两端是毛坯面,轴向定位不准确,每加工1件需要人工对刀1次十分繁琐,有了在线测量装置,就完全实现了自动对刀,对刀精确且用时较短。

4 应用实例

通过这4步的优化改进,又进行了多次反复试车,检验机床加工精度的稳定性,最终结果完全超过预期。优化后的结构外形图见图6,精车的各项精度高于粗磨精度,精车后的精度见表1所示,通过表1各项比较可以得出,精车方式完全可以取代粗磨的方式。

表1 精车与粗磨曲轴主轴颈的对比表

5 经济效益分析

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首先在效率方面,精车方式比粗磨方式节约了15.4%的时间,在当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分秒必争是每个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一部分。其次在使用成本方面,精车方式的优点就更为突出了,车床的销售成本比磨床的低,车刀刀片的消耗成本要比磨床砂轮的成本低很多,车削下来的铁屑可以作为废铁变卖,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而磨床的磨屑则无法回收,另外磨削产生的油雾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诸多因素证明以精车方式取代粗磨方式是正确的,也是一种趋势。见表2使用成本对比表。

表2 使用成本对比表

6 结语

本文通过利用传统加工方法和前期试验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一种摆脱传统曲轴加工行业瓶颈的解决方案,也是一次大胆尝试,该方案既降低了使用成本,又能提高效率及精度,是一种加工方法的更新换代,同时总结出了利用车床方式进行加工时,机床结构设计的各个要点,目前该机床已交付用户使用,得到了各用户的认可。

[1]赵鸿,于世强.现代刀片与数控磨削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3-62.

[2]戴曙.金属切削机床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3]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4]李欢玲.基于多体理论的数控机床几何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13-20.

猜你喜欢
精车曲轴主轴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把握新时代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浅析曲轴磨床的可靠性改进
基于MasterCAM车削模块的热轧辊精车加工
一种曲轴竖置热处理装置设计
针对偏薄型制动盘摩擦面精车存在的问题对车床的改进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曲轴动平衡控制方法
双主轴双排刀复合机床的研制
一种能消除薄壁工件夹持变形的新型精车夹具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