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技职校院提升教师实务能力的政策措施及启示
——以台湾弘光科技大学为例

2015-06-01 12:23周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产学职校实务

周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台湾技职校院提升教师实务能力的政策措施及启示
——以台湾弘光科技大学为例

周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台湾技职教育为台湾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台湾技职教育强调“务实致用、技职特色”,教师实务能力的提升是打造技职特色、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台湾技职校院尤其是弘光科技大学的诸多措施和做法,对大陆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台湾技职教育;台湾弘光科技大学;教师实务能力;政策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台湾技职教育一直让台湾教育人引以为傲,并为台湾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务实致用、技职特色”是台湾技职教育一贯倡导的,教师实务能力的提升是打造技职特色、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

弘光科技大学是台湾一所实力雄厚、在业界颇具影响的私立技职类本科高校,多年获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技职教育发展计划资助。访学期间,弘光科技大学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超强实务能力和对业界的熟知程度,让我们印象尤为深刻。以弘光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台湾技职校院是如何提升教师实务能力、打造技职特色的,成为笔者访学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弘光科技大学在这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诸多措施和做法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借鉴。

二、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的基本做法

㈠借政府东风强力引导

在宏观层面,弘光科技大学借助台湾行政部门推行的三大技职发展计划,结合校务中长期发展计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引导教师重视教学能力尤其是实务能力的提升。

所谓三大技职发展计划是指“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和“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始于2005年,“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始于2010年,“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始于2013年,尽管开始的时间、投入资金不同,针对性略有差异,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一是持续时间长。以“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为例,从2005年至今已逾10年仍在实施,并持续发挥效益;二是投资巨大。以“技职教育再造计划”为例,三年一个周期投入200亿新台币,全台157所技职校院都可受惠;三是目的明确,三大计划都是为了应对少子化、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升级等冲击,解决多年来台湾技职教育自身积累的如升学主义、定位趋向模糊等问题,意欲再造技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再现台湾技职教育的辉煌。而改善师生教学环境、提升教师实务能力、强化产学实务连结、强调技职特色是其宗旨和奋斗目标。

11年来,弘光科技大学共推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四期,分别是:①2006—08飞耀弘光—弘光科技大学ACE教学卓越计划;②2009—10弘光科技大学GROW2教学卓越计划;③2011—12弘光科技大学学用合一DNA培育计划ATCG;④2013—16专业加乘人才培育计划。共获得4亿新台币的竞争性经费补助,每期都有自己的特点,经历制度引导、强化夯实、内化特色等历程,匡正了“重研究、轻教学”的倾向,回归了教学本质,教学品质得以提升。设立教师资源中心、建立教师评鉴与教学评量制度和辅导机制,推行提升具实务经验教师比例、教师赴校外实务研习,推动产学合作及弹性薪资制度等,正是促进教师面向卓越化的重要策略和评鉴指标。

弘光科技大学2013年开始获“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资助,每年资助额达2500万新台币,成立了区域性产学研发中心,营造了一个亲产学环境,激发了教师创新研发热情。

"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将实务特色贯穿于整个计划,并把师资建设置于重中之重,为此提出三项具体作法:(1)鼓励学校聘任具有实务经验的新进专业科目教师;(2)补助技专院校教师赴公民营机构服务及研习;(3)建立完善技术报告或实务研发成果送审等机制,试行教师多元升等制度(即职称晋升)。

图1 :台湾推动多元升等制度实施策略

借助三大计划的实施,结合校务评鉴和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弘光科技大学推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成效卓越。

㈡师资引进多元化

弘光科技大学的师资引进已实现多元化,除了原有的按照学历或学术水平引进新师资外,还颁布《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既升等办法》,引入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业界从业人员入职任教,拓宽师资来源。

该办法第二条明确“所称专业技术人员,系指具有特殊专业实务、造诣或成就,足以胜任教学工作者”,而且专业技术人员比照教师职务等级,分教授级、副教授级、助理教授级、讲师级四级,待遇与教师一样。

以助理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为例,其应具有下列资格之一即可:

1、曾任讲师级专业人员三年以上,成绩优良,并有具体事迹者。

2、曾从事应聘科目性质相关之专业性工作九年以上,具有特殊造诣或成就者。但获有国际级大奖者、发明专利或近三年 內以本校名义取得技术移转或产学技术服务案金额累达300万 (含)以上且为主持人者,其年限得酌灭之。

由于不再将文凭和论文作为师资引进的唯一标准,业界精英和实务能力强的从业者得以进入技职校院,优化了师资结构,提升了师资实务能力。目前弘光科技大学物理治疗系、美发系的系主任都是由业界精英转型专技教师的,老人福利与事业系的新进师资都具有机构工作经历,或者本身就在机构任职。

㈢制度设计让教师重视实务能力提升

弘光科技大学拥有独立的升等评审资格,所有职称评审结果只须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即可。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实务能力,在制度设计上作了精心考量。

1、限期升等

弘光科技大学实施《新进教师限期升等办法》,规定接受本校初聘之专任副教授、助理教授及限期取得博士学位并通过改聘助理教授或副教授之讲 師等新进教师须于起聘后之六年内通过升等,未通过者,经各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员二分之一以上决议,报请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后,不予续聘。

该办法简称“六年条款”,让弘光科技大学的教师必须专心教学,提升能力。

2、建立多元升等制度,让教师可以凭借自身超强的实务能力和产学合作的成效得以升等。

台湾技职教育发展计划提出建立并完善实务与学术性成果的升等双轨体制,其目的是激励技职校院的研发能量能够进入实务应用,从而提高产学合作研发的效果,进而落实技职教育务实致用的特色。弘光科技大学颁布和执行《教师聘任既升等办法》体现了这一思路和策略。

多元升等制度的实施,拓宽了技职校院教师成长的渠道,从根本上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凸显了实务能力的地位,让技职校院与普通大学有了区隔。

3、推行多元评鉴制度,强化教师社会服务功能

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台湾大学对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元化的评鉴方式。弘光科技大学《教师评鉴四项评量评审参考内容及项目》规定对教师的评鉴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教学、研究、辅导和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大项中,教师在社会机构中的任职情况、深耕研习、产学合作、技术转移等都纳入其中,并占有相当的比例。

以老人福利与事业系为例,从黄文娟主任到每一个老师都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功能,像林佳静、陈伶珠、陈瑛治等都是政府老人福利机构的评鉴委员,或是某机构的顾问,或承接政府和企业的专案;年轻的林郁芳老师担任“福气社区关怀协会”的理事,一直在为机构工作;梁翠梅老师将自己开设的“多元音乐疗法”课程和其研究心得帮助机构解决问题。

4、建立“研习”制度和业界专家协同教学制度,促进实务能力提升

弘光科技大学认为技职院校教师除了在研究领域有所擅长之外,对于业界动态的掌握也极为重要,提供技职校院教师赴企业服务及研习机会,以贴近市场、吸收产业资讯、实务经验,并将研发成果反馈教学,建立产学长期互动模式以深耕产学合作。"研习"分为"短期研习",包括2-7天的"广度研习"与3~8周的"深度研习";"深耕服务",包括为期半年的"深耕服务I"与一年的"深耕服务II"两类。

以护理系为例,每年实施课室与实务轮替方案,参与的教师至少有4周到医疗机构研修,2013—14学年度参与教师为133人次,2011年以来有8位教师赴公民营机构进行半年至一年的深耕服务。

根据弘光科技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产学协同教学课程实施办法》,规定每学期聘任业师来校开展协同教学至少在3周以上,以强化师生实务经验。

以上制度的实施,建立了产学链接模式,成为展示弘光科技大学第三期教学卓越计划具体成效的重要指标。

㈣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实务能力的热情

1、制订《教师取得专业证照奖励办法》,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证照,并予以补助。2013年,教师考取各种专业证照60张,学校共补助25万新台币。

2、鼓励教师进行深耕服务,在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予以补助。

3、实施《专任教师产学合作绩优及技术转移奖励办法》,除了将其成效纳入教师评鉴、提供专利申请服务之外,还给予产学合作奖励。2011年至2014年三年间,弘光科技大学共计核准专利96件,技术转移授权64件,金额800万新台币;产学合作专案889件,涉及金额1.96亿新台币。

三、启示

当前,大陆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大家都认识到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也认识到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实务能力缺乏。台湾技职校院尤其是弘光科技大学的诸多措施和做法,无疑目前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政府部门的倾力推动是基本保证

台湾行政当局从重整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主动将技职教育与普通大学做区隔,以务实致用为目的,倾力打造技职教育品牌,保证了技职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而长时间的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大面积的覆盖、强力的产业政策引导和得力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巨大影响力,值得大陆学习和借鉴。

2、技职校院积极跟进是关键

从实际运作来看,台湾各技职校院根据政府的政策引导,结合校务中长期发展,拟定实施计划并扎实推进,以教师实务增能为突破口,在师资培养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师资的引入,还是在职教师的实务能力提升,在制度设计上环环相扣,在实际操作上强化管考,迫使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因此,大陆的职业院校在师资引进、评价和职称评定中如何突出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强化实务能力,可以参照台湾技职校院的做法,在目前职称评审权力已下放、高校自主权逐步增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3、多元化的制度设计与激励相结合

师资结构优化、教师评鉴、升等都是逐步尝试多元化的思路,在教师实务增能上也是提供多种管道,并配备大量的补助资金,在产学合作上更是建立了激励机制,二者的结合让教师内在的活力得以激发。当前,大陆职业教育提出产学融合的理念,但如何才能落实并取得成效,都有赖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激发。

台湾技职校院教师的实务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的,其有赖于政府、学校和教师自身长期的努力,台湾技职校院及弘光科技大学的诸多措施和做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G710

A

1671-5136(2015)03-0069-03

2015-09-21

周涛(1970-),男,湖南沅陵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产学职校实务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贵州中小企业产学联合问题研究
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