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06-01 12:23程玉柱史秋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校企岗位

程玉柱史秋英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枫树山东南海小学,湖南长沙410004)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程玉柱1史秋英2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枫树山东南海小学,湖南长沙410004)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工作实际,提出“校企一体、岗课证赛 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校、企业两大主体积极性,有效融入到“以岗定课、课证融合、课赛互补”三大要素之中,以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岗课证赛融合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计算机网络已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计算机用户的重视,而且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可以预见网络产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热潮。为适应信息时代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由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严重问题,导致毕业的学生不适合公司岗位所需[1]。依赖行业所需,根据企业岗位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解决人才供需错位这一矛盾的有力措施。

本文结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探索性地提出“校企一体,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1.“校企一体、岗课证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一体、岗课证赛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两大主体:学校、企业;而岗课证赛融合涉及三个要素:以岗定课、课证融合、课赛互补。在这里,“岗”是指本专业需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课”是指专业课程体系;“证”是指取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赛”是指职业技能竞赛。“岗课证赛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置内容与要求获得的核心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内容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2]。具体而言,是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同时兼顾专业技能大赛要求的一种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这两大主体的积极性,有效融入到岗课证赛融合的四个要素之中,使学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企业为学校和专业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2.构建“校企一体、岗课证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课、证、赛”深度融合,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融合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竞赛所涵盖知识点,全面设计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就业质量。[*课题来源: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4BZY034).]

2.1 以岗定课

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确定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中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以及网站管理等;根据就业岗位,我们将行业企业岗位任职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进行细分,并确定专业核心能力;通过解构相应岗位(群)所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点,选取教学内容,以能力模块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如表1所示),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满足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

表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岗定课”参考

2)课证融合

“课证融合”,其原则是融“证”入“课”,以“课”为主,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接,根据能力、知识、素质要求进行课程的整合,加强和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3]。一般情况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都实行“双证书”或是“三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毕业时除了获取学历证书外,还要求学生获得业内知名企业职业资格认证。目前适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CCNA/CCNP、H3CNE/H3CSE等。同时,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兼顾就业岗位要求,也可将软考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等考试纳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范围。这些资格证书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也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岗课证赛融通”课程体系要参照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做到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无缝衔接(见表2)。

3)课赛互补

“课赛互补”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做到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提升学生技能训练兴趣,创造技能训练氛围,达到技能强化目的,各种奖励措施的落实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职业技能[4]。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引入了多个与专业相关的竞赛项目,包括职业技能大赛、H3C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思科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等。并将竞赛任务融入到专业系列实训课程之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训练体系。尽可能地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职业技能资格与课程融合建议

3.改革实践与体会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校企一体、岗课证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院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其充分展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强调技能实训、拓宽知识面、培养高素质。

[1]卜晨月.优化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8):27-29.

[2]李秀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2,(8):13-15.

[3]勾荣,姜春艳,刘伟彦.高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43-144.

[4]孔欣.论以赛训结合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5):154-155.

G710

A

1671-5136(2015)03-0112-02

2015-07-27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4BZY034)。

程玉柱(1980-),男,安徽安庆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校企岗位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