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网页设计美工基础》中的应用

2015-06-01 12:23宫蓉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案例信息化评价

宫蓉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信息化教学在《网页设计美工基础》中的应用

宫蓉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将《网页设计美工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是数字化时代的需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通过教学分析,在课程的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创新。

网页设计美工基础;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地把教育信息化单独列出来,并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数字湖南’建设体系”。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带动教育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发生改变,是每位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1]。

本文将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出发点,结合《网页设计美工基础》课程特点,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分析

《网页设计美工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站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利用Photoshop进行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等技能。但是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讲述知识点、学生在实践课自己模仿操作练习的模式,无法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和探究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90后群体,作为新一代的教学对象,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感兴趣的就喜欢学,但学习持久性不高;其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学习能力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同样的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当堂可以掌握,但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只能掌握一部分。根据职业发展的定位,高职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毕业后才能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材内容更新较为缓慢,未及时体现与专业设计领域发展需求相对应的新技术和新技能,时代性特征不强,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完Photoshop课程之后才发现所学的Photoshop软件版本已经过时。

3 、教学设计

3.1 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学情分析,课堂进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分组讨论法,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带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也采用分组法开展协作学习;现场教学法: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持久性差的特点,教师会组织带领学生到项目工作室、合作企业参观学习,通过观摩现场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动画教学法:加入适量动画演示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过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将知识点重新整合,制作成小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展示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身能够主动地思考其中的原委,也能让学生站在作品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其中的构思,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都来自真实的作品,学生幻想的状态被打破,更加能够让学生开拓思维,扩展视野。

3.2 教学项目

在Photoshop的教学中,教学项目的设计非常重要,项目应该从简到繁,逐渐深入。最初阶段,以简单的项目为学习切入点。项目简单、基础,易于完成,适合刚刚学习Photoshop的学生,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逐渐加深项目难度,使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法。例如修饰图像模块的内容,我们将此部分整理为三个项目:仿制图章工具组及相关滤镜的使用、修复画笔组及相关滤镜等的使用和技能拓展。前两个项目是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使用,第三个项目就是综合技能的运用与提高。这些教学项目的设计,打乱教材中的章节顺序,项目中的任务来源于项目工作室的实际任务,通过结合工作岗位实际需求,根据教学大纲,重组教学内容,设计了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

3.3 教学过程

信息课程设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体现。

课前,学生通过世界大学城、慕课网、精品课程等渠道对所学内容提前预习。其中,世界大学城的运用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已有数年,任课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情、岗位需求、教学内容的综合整理,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库,其内容包括视频、动画、文档等形式的各种教学资源,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程按如图1所示7个环节进行。首先回顾知识,通过世界大学城上次课布置的作业点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技能掌握情况;然后通过案例图片欣赏,直观展现本次课堂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像对比效果,冲击视觉感官,引起学生学习的情趣;顺势导入本次课堂的教学任务,课堂任务采取阶梯式进展,首先掌握基本技能,也就是认知阶段,熟悉工具的使用,然后进入技能提升阶段,通过案例操作,综合各种工具、命令达到掌握教学项目技能的目的。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把知识点融入到典型案例当中,教学中以案例的说明和解答为切入点,引人入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学习,同时进行案例探讨和研究的时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师通过电子教师软件控制全班同学屏幕,教师直接操作演示,并进行讲解;用屏幕录像专家将课堂上的案例操作和讲解过程录制成视频,课后上传至大学城空间。学生操作练习案例过程中,不仅使用PS软件,还要借助手机软件天天P图和美图秀秀等美图软件,对比操作效果,增加学习任务效果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图1 信息化教学课堂进行流程图

课后,掌握好的同学,可通过微课、慕课平台、精品课程自学拓展知识面,提升技能;没有掌握好的同学,可通过上传至大学城的课堂录像回顾、加深课堂内容理解.

3.4 考核评价

Photoshop信息化教学将声、图、动画、视频等信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新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下,必须完善传统的以期末考试评定学生成绩的教学评价模式。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定,关键在于考核评价的手段。以往考试采用纸质考试,但是《网页设计美工基础》这门课程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势在必行。信息化教学过程对学生作品的完成效果评价不局限于作品效果图的评价,更重视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三维评价模式,评价结果更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价形式上增加过程性评价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和项目完成过程,形成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行的教学评价模式。其次,在评价内容上,量化出更多的评价要素,如项目完成情况、合作交流、学习态度等。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评价也不是单凭主要印象,而是引入企业评价标准,按照企业规范要求学生,为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里的企业标准来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校外合作企业。

4 、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包括PPT、动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感观认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本,课堂气氛活跃,使用优质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学习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不再仅局限于教师,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精品课程等渠道获得,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求答案;再则,信息化资源丰富多彩,通过教师的整理与发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更适合单独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总之,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实课堂,达到了学生课后学习自主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更高,动手能力更强,团队协作和服务意识提高,使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从事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1】李翠娴.信息化教学手段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M].科学中国人,2014,(8).

【2】张宏彬.高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0,(2).

【3】由相宁.图形图像处理_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J].信息与电脑,2015,(4).

【4】付达杰.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J].科教文汇, 2009,(4).

G712

A

1671-5136(2015)03-0122-02

2015-06-10

宫蓉蓉,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案例信息化评价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