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与高等教育的融合
——基于教师视角

2015-06-01 12:23蒋翀费洪晓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评测同伴专项

蒋翀 费洪晓

(1.湖南女子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南长沙410004;2.中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MOOC与高等教育的融合
——基于教师视角

蒋翀 费洪晓

(1.湖南女子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南长沙410004;2.中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文中根据作者在Coursera等平台学习《机器学习导论》、《Data Science》专项课程、《数据结构》和《MOOCs制作与运营》等课程的体验,以一个高等教育者的视角,从课程结构、考评方式和教学辅助等方面全面阐述MOOC的整体课程框架和教学特色。结合多年的高等教育经验,提出MOOC平台应与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建议,提出了让MOOC成为高校教师成长发展助推器的设想。

高校教学;深度学习;专项课程;Coursera;学堂在线

一、引言

近 年 来 ,Coursera、edX、Udacity、FutrueLearn、Open2Study和Iversity等各国优秀的MOOC平台上线和稳步发展,此番浪潮来势凶猛,席卷了国内外教育和信息技术领域。在MOOC出现之初,部分学者和教育技术行业人士曾预言,MOOC将颠覆和取代传统校园,创造更优质、低成本和平等新型高等教育体系[1]。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教育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MOOC并未表现出撼动其地位的破坏力[2]。但是,MOOC究竟该如何为高校所用,是非常值得专家学者和高校领导思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必须面临的挑战。笔者对Coursera、Udacity、Edx、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和爱课网上的部分课程进行了学习和浏览,其中重点选取了Coursera的《机器学习》和《Data Science》专项课程、学堂在线的《数据结构》和《MOOCs制作与运营》进行深度学习。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一个教师的视角,从课程结构、考评方式和教学辅助等方面全面阐述MOOC的整体结构和发展现状,同时,结合多年的高等教育经验,提出传统高等教育借助MOOC进行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设想。

二、教师眼中的MOOC

从2014年初开始,笔者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在众多MOOC平台中选取了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上的多门课程进行学习,学习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MOOC学习情况一览表

在所选取的课程中,笔者出于学习和提升自我的目的,选取了《机器学习基础》和《Data Science》专项课程进行学习,其中《Data Science》专项课程包括数据科学家的工具箱等其它9门课程;出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目的,选取了数据结构课程;出于对MOOC的浓厚兴趣,选择了《MOOCs制作与运行》课程。

(一)课程结构

目前在各大平台所开设的MOOC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MOOC课程,大部分MOOC平台所开设的课程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MOOC专项课程,目前主要由Coursera开设。表1中的2-5项属于后者,其他课程属于前者。普通课程一般是目前高校所开设某门课程的网络翻版,属于学科领域内的基础或核心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和组成相对稳定,主要面向大学本科及以下层次的学生,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10周以上。专项课程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所开设,包括一系列相关课程和一个顶点项目。专项课程中具体课程数量从2-9门不等,一般为4-6门课程,完成单门课程可获取课程完成证书,完成所有课程和顶点项目能获取专项课程证书。专项课程围绕学科内比较前沿的知识领域开设,主要面向从事科学研究和较高层次学习者,单门课程的时间一般为4-6周,课程进行高频次迭代式开设,教学团队根据反馈不断对其进行优化。表1中的课程2-5从属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Coursera开设的专项课程《Data Science》,该专项课程的具体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Data Science》专项课程

从表2可以看出,课程1-2属于基础课程,4-7属于进阶课程,8-9属于系列中的高端课程。就笔者的学习体验和对该专项课程的了解来看,除了课程1,其他课程均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特别是课程6。教学团队在课程开设之初对学习难度进行了明确说明,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符合其面向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学习者的教学定位。通过该专项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数据科学这一特定的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引,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和通过顶点项目对知识的运用体验是普通MOOC所无法比拟的。所有专项课程都与《DataScience》一样,是一个可分离可组合的课程群,课程之间具有明确的传承关系。目前Coursera开设了27门专项课程,涉及计算机、管理、医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不同领域。

(二)考评方式

MOOC采取多种方式对学习者进行考评,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就笔者所学习的课程而言,主要的方式有客观题评测、同伴互评、swirl测评和OJ自动评测。

客观题评测是最简单的一种考评方式,就是网络环境下的选择题,学习者一般有3次或以上的答题机会,最后成绩取所有尝试答题次数中的最高分。同伴互评是MOOC考评方式中的一大特色,研究表明,同伴互评与教师评分的相关性为0.88,超过5人以上的同伴互评成绩与教师给出的成绩相差无几[3]。在表1中课程2-4的项目均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结合分布式版本管理系统git和共享虚拟主机服务github进行。 学习者首先在github进行注册,然后使用git将完成的项目上传至github库中,获得提取码。学习者在Coursera课程平台中上交自己的github库地址和提取码,供其他学习同伴定位自己上交的项目,每个学习者至少要对四名同伴的项目作业进行评测。同伴互评的考评方式在MOOC中得到了绝大多数授课团队和学习者的认可,在这种大规模学习中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毕竟教师不可能对成千上万的学生逐个进行作业批改。同时,对学习者来说,也是十分新颖和具有吸引力的,特别对于一些开放式的项目,了解同伴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办法,对于开拓自己的思路、转换思维方式和拓宽知识面都大有裨益 [4]。git和github的使用在同伴互评中并不是必要元素,对于一些非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学习者也可直接将作业答案上传至课程平台,与其他同伴共享,实现互评。

除了以上两种在MOOC平台上相对普遍的评测方式以外,《Data Science》专项课程使用了swirl评测,《数据结构》中的程序题采用了清华大学的Online Judge进行线上自动评测。swirl是能够在R平台上安装运行的一个交互式学习环境,如图1所示。评测过程中,系统首先给出知识点提示,提出问题,学习者作答,系统立刻给出正确与否的回复,这个过程循环多次,直到图1中右边的百分数上升为100%,本学习单元完毕,学习结果可直接通过R控制台提交到《Data Science》专项课程的swirl项目中。swirl一般用在基本的知识点学习和训练中,这种即时的学习问答一般能达到较高的正确率,给学习者比较好的交互式体验,但因其实时性,如不进行后续的跟踪学习,知识很容易被遗忘,这与MOOC教学视频中穿插选择题的学习效果是相似的。Online Judge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及技术系开发完成的在线评测系统,主要用于编程类作业的自动化、标准化评测,有超过6600多名注册用户,已有10门课程使用该系统完成了程序作业评测,目前正在使用该系统的课程有12门。《数据结构》中的所有编程作业都是通过该系统进行评测。

图1 Swirl评测演示

(三)教学辅助

教学辅助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坚持学习,非常重要。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会提供一系列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视频、教材和参考资料等,对于这些教学辅助资源的共享方式,不同MOOC平台并不相同。Coursera的《机器学习》和《Data Science》专项课程并未指定教材,给出了一些在线的参考资料,包括书籍和简单文档,其中书籍受版权保护不提供电子版下载,简单文档可供下载查看。《Data Science》中涉及的软件均可在开源软件协议保护下免费使用,教学团队所编写的程序模块、基础研究数据、授课视频和字幕都能供学习者免费下载,方便离线随时随地学习。《数据结构》课程提供由授课教师编写的教材,视频可在播放过程中通过点击右键的方式下载,但字幕无法一同下载。相对而言,学堂在线的资源共享方式并没有Coursera直观和方便,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开放的易用性。因为软件和地域的限制,笔者并未加入任何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小组。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启示

从目前一些高校MOOC教学应用的情况可以看出,不同层次高校的应用方式不尽相同,不同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无法直接比较。因此,MOOC与传统高校的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高校和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

(一)MOOC平台与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MOOC为高等学校带来的创新应该是维持性和延续性的,而不是破坏性和替代性的。普通高校可以选拔具备丰富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具有优秀的课堂内容展现和组织能力,愿意为MOOC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教师,带领教学团队,积极开展MOOC建设。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程和效果的前提下,将自己最好的课程与全世界所有学习者共享。在目前的高校运作模式中,绝大部分教师应当去思考如何利用现有名校的MOOC,在传统教学课堂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即便是在MOOC蓬勃发展的今天,讲授和制作MOOC也并不是每一位教师的必备职业技能。

(二)让MOOC成为普通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催化剂

MOOC学习能够提高英语的听、读和写的水平,扩展学术研究视野,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和问题,这对于高校教师同样适用。从个人学习体验来看,有目的地选取本专业的一些前沿课程,并跟随教学团队的步伐,与同伴同行交流,最终完成学习,这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优质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成长途径。教师参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我,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MOOC目前所存在的高辍学率和证书问题都不是这一群体重点考虑的因素,即使最终没有完成课程,曾经投入的学习过程也会带来能力上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教研活动的方式,组成团队参与MOOC学习,在学习线上课程的同时,组建线下学习协作小组,开展学习讨论,让开放式学习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助推器。

四、后记

根据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和2013年的统计数据,MOOC目前正处于过热期[5]。很多人都在谈论它,各高等院校纷纷开始自己的MOOC建设,不计其数的学习者投入到MOOC学习中,但是,MOOC到底会给中国高校、教育界和其他领域带来什么影响,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获得长期的良性发展,谁都不敢妄下断言。不管是作为平台运营方的教育技术公司,还是掌控课程运作的教学团队,他们都认为,MOOC的平台和课程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营利型的MOOC机构,前期主要是靠风险投资进行运作,到目前仍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营利模式[6]。提出将MOOC应用到传统课堂进行教学的学者和教师很多,但真正开展翻转课堂等相关教研教改实验的人很少。

[1]蒋翀,费洪晓.面向MOOC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9),17-20.

[2]Sara Ibn El A.et.al.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 New Dawn for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3,5(5):323-323.

[3]Stanton J M,Harkness S S J.Got MOOC?:Labor Cos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an Open Online Course[J].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IRMJ),2014,27(2):14-26.

[4]李未.抓住MOOC发展机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3):30-32.

[5]王海荣,王美静.国外MOOC评估报告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4,(5):37-41.

[6]董晓霞,李建伟.MOOC的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7):34-39.

G40-057

A

1671-5136(2015)03-0127-03

2015-09-05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MOOC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蒋翀,女,湖南女子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个性化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费洪晓,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评测同伴专项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上)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攻坡新利器,TOKEN VENTOUS评测
寻找失散的同伴
Canyon Ultimate CF SLX 8.0 DI2评测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