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公民教育探讨

2015-06-01 16:27肖小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德育课公民价值观

摘要:公民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职教育的性质是就业准备教育,是岗前的系统培训。中职学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最终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未来的职业人的关键。在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需要结合中职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渗透公民意识。

关键词:中职学校;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30-03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肖小红(1965-),女,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德育高级讲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广东 广州/510440)中职学校的学生与大学生相比,他们是学历的“弱势群体”,而且年纪更轻、社会阅历及经验基础更欠缺。经观察发现,中职生在校期间以及在走向社会的初期,均出现了许多妨碍个体身心发展的问题,而在这当中就有不少问题是因为学生缺乏公民意识,还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就踏上社会道路造成的,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公民教育,指导即将踏上社会成为社会人的中职生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

公民(citizen),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辞海》)“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高级汉语大词典》)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Gerog Kersch Ensteiner)曾经指出:“公民应该指的是这样一些人:无论能力大小,都必须工作,只知享受而不工作,不仅不是有用的公民,而且是不道德的;个人应将所任的职务看作是郑重的公事,看作是对于社会团体应尽的义务,而不只是专为个人的生活,专为个人的道德主张去做;在职务完成以外,还要借助工作去完成他的特殊人格的价值,以协助他所属的国家达到伦理化的理想方向。”总之,一个真正的公民,是具有一定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的、有为国家和他人的奉献精神、有对正义的追求并勇于面对人生的人。

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一国公民的教育,其产生可追溯到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根据《美国教育研究百科全书》(1982)称:“广义地说,公民教育就是通过传授一个特定社会中公民的独特意义、公民的责任、公民的品质,从而培养好公民或者培养公民素质。”“狭义的公民教育,特指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主要教授和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折衷的公民教育概念是指一切与公民教育目标有关的学校课程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对公民的概念提出见解的同时,对公民教育的目的也有明确阐述,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适合国家与时代需要的有用的公民”,“国家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美国印第安大学教授约翰·帕特里克(John Patrick)对公民教育的趋势归纳为:“第一,公民教育内容趋同。世界上大多数从事公民教育的人都将公民教育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公民知识(civic knowledge)、公民技能(civic skill)、公民品德(civic virtue)。第二,突出进行基本观念或核心概念的教育,如主权在民、个人权利、公共利益、权威、正义、自由、宪法和法治、代议制民主。”

综上,对公民教育的理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公民教育是面向全体国家公民的教育,是全方位的社会活动。第二,公民教育是尊重人,以民主、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主体性教育。第三,公民教育是注重公民意识、道德品质、法律知识和实际技能培养的教育。第四,公民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更不是一种应试教育。本文对公民教育的理解,根据中职生的特殊性,除体现以上四个方面外,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方面的内容,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几个方面入手。

二、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然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在人的发展,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是现代社会的热点与难点。每一个公民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让这个准则落到实处,必不可少的是对公民进行教育。

中职学校公民教育探讨 2.中职学校特点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和实用性的职业技能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中职教育办学方向主要体现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的原则,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一线熟练的劳动者。中职教育的性质是就业准备教育,是岗前的系统培训。

作为中职学历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培训,中职文凭应涵盖技能和素质两方面内容。其涵盖经济性和教育性两个主要特点。教育性侧重于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国民教育的因素。所不同的是这种国民教育因素是体现在对中职学生职业基础素质的培养上,而不是单纯的国民教育。同时,中职教育的特色,便是经济性和教育性的有效结合。即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基础,通过德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基础素质教育体现教育性,实现基础为职业能力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最终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三、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中职生的特殊性和现状开展公民教育

近年来,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却面临着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严峻现实。中职学校生源普遍学习成绩较差。与此相伴的往往是学习态度不认真、形成不良习惯、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再加上基础较差,导致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

在思想上,学生与社会倡导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差距,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学习动机不良,自信心不足,目标定位低。

在行为上,学习被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未能遵守学校纪律、甚至出现肆意破坏公物、聚众斗殴等恶劣行为。有的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过密,甚至极个别的触犯了性的禁区。这样,不仅影响其到中职学校后的学习,而且还可能带来其它不安定因素,如出走、自杀、打架、过早性行为等。不一而足。

2.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开展公民教育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校是一间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又是首批正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设立的专业主要以工科类专业为主。随着近年来我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下降,与社会的期待、与用人单位的标准要求差距越来越远。他们除了具有现时中职学生的消极共性外,由于男生比例较大,在一些专业几乎全部是男生,其特性还有如下主要表现:第一,认知有偏差,他们普遍注重技能训练、轻视人文知识和社会规范的学习;第二,智能有侧重,总体上是运动能力、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自我反省能力弱;第三,情感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基于以上特性,这个群体在日常中表现出好斗、偏激、我行我素、对周围漠不关心、没有责任心、自控力差、上网成瘾等不良的行为特质,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为自己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虚度光阴,一旦他们与用人单位见面时,很多学生因为思想品德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起码的礼貌等原因而难以被接受,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由于思想行为等原因被辞退的比比皆是。近年来的学生状况,显示出德育教育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据笔者者所在学校德育组近几年关于《开发教学辅助资料,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课题的研究发现,针对德育课开设的情况、学生学习德育课的情况,对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期待能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以及对比两个年级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和态度。问题包括“你认为学习德育课有用吗”(选项有:A有用、B有用,但不大、C没用、D说不清)、“你喜欢上德育课吗”(选项有:A一直都喜欢、B以往喜欢,现在不喜欢、C以往不喜欢,现在喜欢、D一直都不喜欢)、“你觉得开设德育课有必要吗”(选项有:A十分有必要、B有必要,但不大、C没有必要、D不清楚),统计结果显示,两个年级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二年级的学生有41.7%认为学习德育课“有用”,认为“没用”和“说不清”的共19.3%,一年级的对应结果是25.5%和33.1%;对于是否喜欢上德育课的问题,“一直都喜欢”的学生并不多,一个班仅4人左右,而二年级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往不喜欢,现在喜欢”的比例明显比一年级的高出14%;对于开设德育课的必要性的认识,二年级有55.3%的学生认为“十分有必要”,而一年级对相同问题只有31.5%。这些数据表明:第一,德育课的作用没有发挥,有大部分的学生觉得德课“没有用”、“没必要”开设;第二,二年级学生的认识明显与一年级学生有区别,说明德育课教学有一定的成效;第三,我们值得去为提高教学效果作出努力,这个认识令我们的工作充满动力。

可见,德育课堂所蕴含的公民教育内容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来加强渗透,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内涵,这几方面正是现时中职生特别缺乏并迫切要求培养的价值观念,改革德育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更多公民教育的途径,结合学生团委、班主任工作等整合公民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引导即将就业的中职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职业人” 。

参考文献:

[1]杨东平.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秀雄.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台北:师大书苑,1998.

[3]张斌贤.试论公民教育的意义、动力和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1997,(3).

[4]陈江华.普通高中公民意识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J].教育研究,2013(2).

[5]周瑾.浅谈公民意识教育[J].新疆社科论坛,2010(1).

[6]张莉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J].教育,2010(17).

责任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德育课公民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公民并积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