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2015-06-03 01:20李宁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物联网农民信息化

李宁

摘 要: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前,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在监视农作物生长情况、生长环境变化以及农业市场经济变化等方面,物联网技术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促进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该文从国内外物联网应用于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阐述物联网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应用方式。

关键词:农业 信息化 物联网 农民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092-01

农业具有对象多样、地域广阔、偏僻分散、远离都市社区、通信条件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业数据信息的获取较为困难,随着近年以电子信息技术和无线网络为主导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看到把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搭建于农业产业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国外农业信息化进展现状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电子信息技术早已渗透到了农业产业中,其成熟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和发展经验为许多国家模仿;日本国土狭小,因地制宜的发展应用型农业信息产业;德国利用关键技术的发展带动农业信息化;印度利用其软件产业高度发达,在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下,从农村信息需求入手,结合行政体系,采取公私合营模式走出一条自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

2 国内农业信息化进展现状

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农业部针对未来,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

在国家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各省市有关部门、机构和社会网络企业也纷纷投资于农业网站的建设。我国农业网站的数量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增长[2]。据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中心检索,到2001年3月中国大陆农业网站数量近2200家,超过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业类网站已经发展到了7100多个[3]。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进展依然暴露出了较多问题,如: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多数网站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第一线;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4]。

3 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3.1 物联网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物联网是将先进、普适的感知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精播、精施、精准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颈问题,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目标,形成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物联网除了能够通过各种无所不在的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设备对农田信息进行传输,实现农民和农产品的相互连接,还可以通过RFID等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运输和存储,对农产品信息进行监控溯源,保障食品安全。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起土壤墒情分析、自然灾害预警等模型,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方便管理者随时随地地对农业进行监督控制,促进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物联网技术能够显著地提升农业管理水平。物联网技术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及时有效地对农业信息进行釆集和远程发送,能够最大可能地提升农作物产量,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同时及时地对动植物病虫害等情况作出反应。

物联网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安全。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流通领域,集成使用电子标签、条形码、传感器等技术,建立起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跟踪、溯源系统,对农作物进行全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对从生产到运送直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农产品的信息能够直接追溯至源头,最终安全放心地被人们使用[5]。

3.2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具体应用可以十分广泛,以下从生产和决策两方面举例说明。

3.2.1 生产应用

四通八达的网络和智能手机APP的发展让信息共享、人际交流变得不再遥远,农业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将农业人员和农业信息汇总集约。用户登录进入农业物联网信息平台,然后通过手机下载农业专家指导服务组件,首先相关农业生产现场参数上送到云计算中心,中心经过处理后,筛选出相应专家指导数据,在发送到用户手机终端,实现了专家远程在线指导。

再例如,用户登录进入农业物联网信息平台后,可安装农业天气预警组件,当用户的农业生产对象数据经过网络传送到云计算中心后,云计算中心自动分析这一农业生产对象的最适宜温湿度条件,最适宜的天气因素,然后设置对应的天气预警阀值,通过对气象部门数据的分析和筛选,自动识别天气,温度等参数,实现自动预警功能。

3.2.2 决策应用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农业物联网系统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农业物联网平台内,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数据共享与透明管理,并将云计算服务平台整合的各地销售点的价格信息融合到产输信息指导服务组件中,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为政府打击农产品囤积提供精确目标,为消费者和分销商提供最佳货源信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批销定价的决策信息。

4 结语

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从零散的点的应用發展到全面应用,信息的有效沟通和高效利用使得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管理系统、农业市场系统、农村生活系统等农业系统的运转更加有效、智慧,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真正促成智慧农业的诞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农村、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些被不断提及和关注的问题会得到更优化的解决方法,让农业生产减少的不止体力还有心力,让农业科学发挥出更高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丽伟.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动因、特征及影响分析[J].世界农业,2008(12):10-13.

[2] 田惠平,赵书琴.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J].新疆气象,2003(6):42-43.

[3] 李写一,王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预测及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8(3):81-85.

[4] 张淑芬,徐洪林,庞红.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4(11):89-91.

[5] 李晋瑶.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物联网农民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