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6-03 15:15于欢利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创新能力思维

于欢利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44-02

“创新”是新时代教育的代名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21世纪最炫酷的字眼。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这个时代,各种新事物风起云涌,层出不穷,要相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全能人才,而教育就是创新人才的摇篮,给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平台。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更应该把传统模式的教学转变为新模式的教学,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深入的思考和经验,现总结如下。

1 高中数学教师要正确理解创新概念,具备创新精神

要想改变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必须有勇气创新,才能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设想上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才会有面对创新中遇到困难敢于面对的勇气和决心,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是数学教学中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高中数学课程同样如此。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如果没有胸怀创新思想,就不能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就会制约学生的创新发展。提高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素质,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并落实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必须首先认识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以及改变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全面型人才。

(2)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数学教研组,这不仅是文字上的组织意义,其实更是数学教师之间交流的绝佳空间。数学教研组长应该组织所有数学教师,经常性的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些共性的问题展开交流,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有时也可以对交流的结果加以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供数学教师研究,“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流,就有了两种或更多的思想”,可见,交流不仅提高数学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也是一种有利于教师创新思维的活动。

(3)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学海无涯,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高中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数学的学习,越难越能激发学生探究,学生思维开阔,常常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提出的问题新鲜而又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坚持学习,深挖教材,多翻阅教学杂志,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大脑,激励学生创新。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奋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里,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沉浸其中,全神贯注,满怀热情的全情投入,学生的潜质得到极大的彰扬,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1)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往往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口若悬河,学生却一知半解茫然无措,学生和老师严重脱节,这样的课堂,老师是课堂的遥控者,学生遵循老师的指挥棒,机械的模仿,没有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就会屡次的失败,长此以往,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主宰课堂限制了学生创新和发展。新形式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尊重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知识的学习着和参与者,数学教师给于学生一定的自由,允许学生出错,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和充足的空间,让他们主动探讨,自主的组织语言,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教師应努力根据教材,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让他们的潜能无限的发挥和创造。

(2)整合班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很多知识点体现了合作探究。教师应该恰切的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能力,更在学生研讨中激发想像的火花,获得意外的惊喜。

3 高中数学教师应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教师在教学方上要注意带动学生的感官,观察、实践,归纳、总结,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日臻完善,面对习题时,才能突破旧知,建立新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有可能实现。这样,才能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成为自己独特的能力,受益匪浅。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数学教师要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学生往往最在意教师的评价,高中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肯定学生的与众不同,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做法,教师走进学生,和他们一起合作探究,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激励学生创新,让他们都有成功的愉悦。学生对于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会牢固记忆,并且几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让学生在创新之路上不断迈进。

(2)数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链,启迪学生智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层层设疑,每个环节悬念迭生,吸引学生大胆发言,鼓励不同见解;在提出传统的解题思路后,教师应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学生PK,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主动参与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而创新的解题思路在这样氛围里会应用而生,而且如如雪球,会越来越多。水到渠成,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4 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4.1 充分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源于思维,思维又需要知识做保障。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问题高度,而且这些问题恰恰是学生急于迫切知道的,教师这样设置问题,就会成功吸引会学生,学生就会跟随教师,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因学习而思维,这样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4.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高中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心里相对比较脆弱,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阴影,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经常性的创设机会,给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再创新的意识。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你心中的数学形象”设计大赛、数学故事演讲比赛、逻辑推理故事辩论赛,给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淋漓尽致的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张扬自我,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4.3 注重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培养是创新兴趣

高中数学课是一门比较单调的学科,尤其是纯理论部分晦涩难懂。有的学生望而生畏,何谈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对数学情有独钟的学生,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数学问题,因为,在别人眼里看似啃艰深枯燥的数学问题是“苦差事”,他却甘之如饴,这就是兴趣使然。在长时间的研究问题中,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对数学问题不感兴趣的学生经常会感到失望,产生厌烦的情绪,谈不上创新。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这有一个巧妙的方法,那就是课堂学习链接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中尝试用耳熟能详的現实生活中的实例解决问题,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愿意把学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学习就会创造奇迹。

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为很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的木偶是学习,违背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宗旨。评价学生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指标,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在这个导向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真,敢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创新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