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6-03 23:35李爱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意识新课改

李爱军

摘 要:新课改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营造师生平等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要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巧设疑问,鼓励参与、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联系热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思想品德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63-02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因此,大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下面就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1 营造师生平等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新课改后,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等,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师生平等观念,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主阵地。例如,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总是以平和的语气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而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敢于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彰显自己的个性。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我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創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的条件和氛围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并且能把这种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发展其创造思维。例如,在讲八年级政治《平等尊重你我他》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用了《苏东坡饮茶题对联》的故事。我让学生听录音,找出主持三次对人的不同态度、语言,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态度语言会发生如此变化?学生很快说出第一次态度是“淡淡地说、喊”;语言是“坐、茶”;反映了主持对人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第二次态度是“请、客气地说”;语言是“请坐、敬茶”。态度语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看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说明主持以貌取人,不能平等待人。第三次的态度是“作揖打拱、连声地说”;语言是“请上座、敬香茶”。态度语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知道了对方的身份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进一步说明了主持不能平等待人,不尊重他人。接着我又问道:“这一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脱口而出:“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这一情景的设立,我顺利的引入了课题《平等尊重你我他》。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变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情感升华和理论内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3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倡导学生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例如,今年我县推出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新模式,并且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果,课改一开始,第一次课前预习我放到了课上来完成。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巡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在第二圈的巡视中,我就发现杨婷婷同学在发现问题处,写下了:“怎样共筑师生情感桥梁?”的问题。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仅仅三分钟,她就完成了预习的任务,而且很快就发现了这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我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并且告诉她,再尝试着自己从中总结答案;如果一个人拿不准,可以和同坐商量。三、四分钟后,杨婷婷和同坐拿着答案让我去看,征求我的意见。两个人的答案整理的是那样的清楚、工整,答题的条理也很清晰,而且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再次给予了肯定,给予了当众表扬,并且号召大家向她俩学习——敢于质疑、探究合作、勇于创新。在以后的思想政治课,只要我一进入这个班级,就会有学生拿着自己的预习提纲来和我探讨,询问自己问题提的是否正确?能否体现重点?答案做的是否全面?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了。这都是鼓励质疑、解疑发挥的作用啊!

4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有助于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现代化的学习过程的中来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诚信做人到永远》时,我把诚信兄弟孙东林、孙水林被评为的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视频截成了几个小片段,贯穿在整节课中。我用颁奖的那一小段导入的新课,看完视频,我把镜头定格在揭开红布露出颁奖柱和颁奖辞的画面,我问:“孙东林、孙水林为什么获得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们答出:“由于他们为不拖欠农民工工资,讲诚信,生死接力,感动了世人”。“我们要向孙东林、孙水林兄弟学习,做一个诚信的人”。接着,我又播放了孙东林回家面对父母询问哥哥情况的15 s的一小段视频,孙东林:“哥哥一家出了车祸,嫂子和孩子都留在医院处理后事。”我问:“以诚信闻名的孙东林为什么要对父母撒谎”?学生们挣着回答:“他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为父母着想,怕父母担心。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我接着又问道:“‘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同学们说说这是否违背诚信的道德,为什么”? 同学:“不违背。因为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短短的三小段视频,在课上老师没花费多少口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充分地得到了发挥。因此,在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联系热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要用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做到理论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又要用理论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因此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时政,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关注时政、留心生活、了解关注民生,从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尤其是要找出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结合点。例如:例如,我在讲《做诚信的人》时,在诚信守则这一部分,我插入了两段视频。第一段为甘肃省患病儿童住院治疗的时间仅为1′40″的视频,学生从视频中直接感受到了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的婴幼儿的危害。对企业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学生个个义愤填膺,纷纷给予指责,并且要求给予生产者必要的法律制裁。在这时,我又及时播放了时间仅为五十五秒的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决定的第二段视频,学生人人拍手称快。几乎不用老师启发,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结论: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一定要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又如,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我拿出了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的“可口可乐、哇哈哈矿泉水”、仿冒的“李宁”运动鞋等,这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仅学到并掌握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丰富了生活常识、增长消费经验。接着我又视频播放了3.15晚会上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让同学们说说当时自己的感受。最后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应怎样解决?说出你们的维权方案。通过学以致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了培养。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政治教师,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要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素和方法,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意识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